之前吕仲已经说过,任何皇帝在任何时候都不会允许一个功高盖主的臣子出现在权力核心之中。
即便他此刻需要吕仲来肃清党争,但他对吕仲也一直保持着警惕之心。
这一点,从之前他接连试探吕仲就可以看出。
而这一次,内阁人手不足,正给了万历皇帝机会,让他有机会组建完全属于他自己的内阁团队。
张元明算一个,而今再加上一个王崇,也就是说在内阁之中,万历皇帝已经有两个心腹。
这样一来,一旦以后他需要制衡吕仲,这两个内阁大学士定然能起到关键性的作用。
“爷爷,您的意思是,陛下已经开始对爷爷心怀戒备?”
吕谨禹试探性的问到。
谁知吕仲淡淡笑道,“他不是现在才开始对我心怀戒备,而是一直都有戒备。”
“此次只不过把这层窗户纸捅破了,让我知道在朝中并非我能够一家独大。”
其实吕仲清楚极了,这段时间他在朝中所向披靡,先是打压于慎行,后是扳倒赵志皋,他的风头一时无两!
万历皇帝此举无疑是在压制他的风头!
当年张居正为首辅之时,万历皇帝还不得亲政,所以很多事只能看张居正的脸色行事。
可如今他已经亲政,况且大权在握,所以对于吕仲,他不但要用,而且还用得顺心如意,让吕仲只能跟着他的想法走,而不是像当初的张居正一般,在朝中一手遮天。
吕谨冲闻言不由摇头道,“如此玩弄权术,何时才能重振朝纲?”
他说的自然是万历皇帝,只是没有明言,他还没这个胆子。
吕谨禹也是一叹,“陛下如此为之,实在令人心寒。”
这边吕仲刚刚开始肃清党争,那边万历皇帝就着手钳制他在朝中的权力。
这不是典型的过河拆桥,卸磨杀驴吗?
要知道吕仲为了肃清党争也可谓是如履薄冰,无论什么事都一再谨慎小心,丝毫不敢有半分大意。
可谁知道最后真正让他难以施展一身本事的不是别人,正是当初请他肃清党争的万历皇帝。
如此行为,怎能不叫人心寒?
谁知吕仲却是冷笑道,“既然陛下喜欢玩弄权术,那我就陪他好好玩一玩,也好让他知道什么才是人外有人,天外有天。”
对于这样的事,吕仲反倒没有生气,他只是觉得这个万历皇帝似乎把自己想得太简单了。
你既然要玩,那咱们就好好玩一玩。
吕仲向来不介意与任何人斗智斗勇,他反而对此很是乐此不疲。
吕谨禹与吕谨冲闻言均是眼观鼻,鼻观心,未曾多言。
......
第二日,内阁旨意便在早朝上正式下达。
王崇从大理寺寺卿调任东阁大学士,依旧保留他大理寺寺卿职务。
明朝内阁之中这样的事并不稀奇。
当年宣宗皇帝“三杨”辅政时期,杨士奇,杨荣都是身兼其他职务。
而且杨士奇,杨荣等人均兼有尚书职位,虽然身在内阁,其头衔却以尚书为尊,从那时候起,内阁权力便逐渐加重,逐渐受到重视。
到如今,内阁俨然已经成为整个大明朝的中枢机构,天下大小事,均需经过内阁。
王崇进入内阁,乃是万历皇帝亲政以来第一次亲自处理重大政务,也是他开始肃清党争的象征。
只是能想到这一层面的人并不多。
沈一冠算一个,张卫算一个,至于其他人,此刻正在猜测王崇到底和内阁之中的哪个大学士关系匪浅。
“陛下,都督佥事杨方亨从朝鲜来报,丰臣秀吉对我大明赐封也是不满,似有再度攻朝之可能。”
“此一点,臣从奉命经略援朝军务的杨镐那里也得到了证实。”
“如今倭军仍旧霸占着朝鲜釜山,一直未退回日本,看来丰臣秀吉很有可能卷土重来。”
兵部尚书龚志杰启奏道。
满朝文武闻言均是怔色。
张卫问到,“龚大人可知倭军详细情报?”
他的意思是,你既然说丰臣秀吉有可能卷土重来,那倭军现在什么分布,有多少人,打算进攻朝鲜哪些地方,这些情报才是关键。
你只说个倭军打算进攻朝鲜,天晓得我们该怎么应对?
谁知龚志杰摇头道,“杨方亨在汉城寸步难行,杨镐也已回到辽东,所以兵部尚未得到详细情报。”
因为朝鲜李宗诚之事,杨方亨虽然身在汉城,但却遭到朝鲜宣祖皇帝的禁足,哪儿也去不了。
所以明朝现在对朝鲜那边的情况,可谓是两眼一抹黑。
张卫闻言不由责问道,“如此大事,怎可没有详细情报?”
“那丰臣秀吉对我大明江山早有觊觎,他明则攻朝,实指我大明!上一次我们虽击败了他,但一旦他卷土重来,辽东势必告急!”
“你身为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下一章,请退出
来源4:feil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