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繁体版
关灯
护眼
第44章 低效的行军方式
加入书架 返回目录 查看书架

建功立业是每个男儿的梦想,可是要支撑这梦想可不简单,那需要的东西可太多了。

三军未动,粮草先行,这是大军行动的基本保障。三万大军,那就要超过十万大军的后勤。

现在杨侑这算是五线战场,那粮草的消耗简直就是就是一个恐怖的数字。

就现在的天时,就算是再加税也搜刮不出太多的粮草。毕竟没有就是没有,把每家每户的口粮拿去也是没有。

而且杨侑想要夺取天下,那不能自己先崩了基本盘。不但能搜刮百姓,还要更加对号的对待他们。

当然这主要是将士的担心,杨侑本人对此并没有特殊的担忧。

如果有隋文帝留下的大粮仓加上系统,杨侑还没出兵就被吃穷,那真能去上吊了。

“启奏秦王殿下,关中虽然较之关东安定,可是盈余不多。想要撑起五线战争,那简直不可能,只会未战先败。”

张须陀说的也是实话,李世民征讨高句丽的时候其实国力还比不上杨广,为什么他能打下来。

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李世民就算是当了皇帝,把仗还当成仗打,严格按照战争的规则打。

杨广当晋王的时候是按照战争的规则打战争,所以他和韩擒虎、杨素成了隋朝最能打的三家马车。

可是等杨广当了皇帝,他把战争当成一场排场来打。正常人那敢随随便便起百万大军战斗,除非脑子秀逗。

杨广的御驾亲征,百万大军真正投入到战争的有几个。全都用来调度日常,百万大军的战斗,拖的战线又长。

杨广那不就是去打仗的,那就是宣扬自己去的。与其说是被高句丽打败,不如说杨广自己打败了自己。

刚被杨侑委以重任的众人现在都聚在临光殿,就是因为这件事。

虽然领兵出任重要事件是好事,可是也要切合实际。

“诸位的想法本王也明白,打仗更是国力的比拼。民间还有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名将自然也难打没兵没粮之战。”

“本王既然敢开五线作战,后勤问题自然已经想过了。现在本王说一下,诸位看看如何。”

“本王问过粮官,新量万斤要比陈粮多产百十斤面。粮越陈,产面和口感方面那是全面下降。”

“而且粮食一旦储存超过八年以上,就会产生火毒。就算是勉强吃了,也会得怪病。”

“华阴县永丰仓最早的一批粮食已经储存了六年了,就算是粮官用心,产面已经少了很多。”

“现在是开春,春耕也要提上日程。关中就算是安定一些,可还有很多人已经没了粮食。”

“本王的意思是让永丰仓按照入仓的时间拿出粮食,军队占八成,二成暂时借给百姓。”

“我们可以用这样的方式换一下永丰仓的粮食,不然陈粮就是浪费粮食。”

“另外本王已经争到陛下同意,洛阳周围的大粮仓的六年以上的陈粮也能让本王取用。”

“这些粮食足够支撑大军一年时间,就算是战事起了也能坚持半年以上。暂时就算是五线出战也不会有粮食短缺的问题。”

“当然这并不是长久之计,这些粮食就算是支撑一年也会吃完。我们的战斗显然不是三五年就能结束,这是客观存在的。”

“所以本王也没打算靠这些粮草就让五线战场同时开启,本王还没那么狂妄。”

“所以本王经过走访和查阅资料,总结出一点行军方面的改革方法。本王认为更加合理的行军方式,能减少不必要的浪费,起码能节约出两个月粮草。”

古代那种行军一个低效的原因是后勤只能靠人堆,军械,粮草,后厨这些运送队伍加起来完全是军队最大的负累。

为什么以前的闪电战总是能奏效,低效、臃肿、调转不灵的行军方式是拖后腿的大户。

人家轻骑兵都杀进来了,这边将军的令半天都传达不明白。而且这些随行人员军事素养那叫一个差,冲营的战斗打起来完全是一个负累。

人家围起来,自家人就先乱了。你乱一会,人家冲进来以逸待劳,你不败谁败。

这种大水漫灌式的行军方式,杨侑已经决心改革了。

“秦王陛下说的行军方式是?”

由不得李靖发问,在军事这块上李靖不仅是隋唐的天花板,就算放眼整个古代,也是天花板之一。

李靖承认杨侑的眼光和见识,可是军事是一个相当封闭的领域。除非天赋异禀,不然都是系统性传承学习的。

李靖是两者的结合,在这专业领域,李靖不认为杨侑能有什么建设性的发现。

可是杨侑的表现有是真的很神奇,鉴于此,李靖还是发问了。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下一章,请退出

返回目录

若图片章节不正常,请点击报错后刷新页面(支持最新25章报错)

若章节正常,请不要点击报错,否则会造成网站打不开

来源4:feil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