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繁体版
关灯
护眼
第二章:兵变夺位。
加入书架 返回目录 查看书架

……

赵佶很迫不及待的准备南逃躲灾,于是下诏后的第二日便要赵桓登基。

禅让大典举行,忠心爱国的官员痛心疾首的看着这一出闹剧。

时日不怎么好,赵桓脸色也不怎么好,身子有些发颤,眼眶有些发红。

他是有些自知之明的,知道自己的能力,也知道自己登基的意义,当然更重要的他也是极其害怕金人的。

赵佶慈和微笑在上面等着,赵桓便不敢停下脚步。

赵构平静的看着赵桓一步一步走向皇位接受册封,看到这样不堪的赵桓,他觉得这家伙也挺可怜。

没有皇帝的命,心思也没多少,但就这样被强扶上帝位,一年皇帝,三十载俘虏。

靖康之变有他无能之过,但罪孽更多在于赵佶。

无论怎么鼓吹他艺术上的成就,都掩盖不了这个荒唐昏庸的人是北宋灭亡的罪魁祸首。

此刻赵构冷眼看着,赵桓却像是有所感应,突凸的望过来。

对于自己这个上过战场杀过人的弟弟,他一向是心畏惧,此时望去见他一直“冷冷”看着自己。

心中一颤。

“啊。”

赵桓一叫,身形一歪,身旁的太监都来不及搀,他竟是直接昏倒在地上。

【史有其事,宋钦宗赵桓登基时哭昏了。】

满朝哗然,这事简直是亘古以来闻所未闻见所未见。

哪有皇帝登基时昏过去的?

滑天下之大稽!

赵佶只是眉头一皱,随后就笑道:“桓儿想必是激动了些,还不快扶他上位!”

他一下令,就有两名宦官忙不迭的跑过去,但却被赵构出列挡住了路。

上首的赵佶眉头又一皱:“康王这是何意?”

赵构抬头直视赵佶问道:“官家可是下了决心?”

他穿越而来不曾称赵佶一句父皇,他前世读史,观其生平,心中只有厌恶。

“康王!”

赵佶怒道:“今日是禅让大典,莫要失礼,回到自己的位置!”

赵构看了一眼倒在地上的赵桓,摇头笑道:“那我今日是要对官家说声不了。”

“康王,你要干什么!?”

赵佶脸色变了,满朝文武也闻到了不对劲的味道。

赵构虽好武风,但行事自有度量,温良恭俭让,礼义仁智信也是称得上的。

现在却是顶撞赵佶,虽然禅让,但赵佶还是这大宋最有权势的人,赵构平日里也不是那种控制不住自己情绪的人。

大宋的聪明人很多,反应很快,左顾右盼,果然发现少了许多武官,全是赵构的亲密心腹。

“来人!来人!”

赵佶坐不住了,呼喊禁军,但却没有任何回应。

守卫在侧的禁军像是没有听到他的声音,不为所动。

他也不蠢,指着赵构怒气勃发。

“赵构!赵构你怎么敢!?你怎么敢啊!!”

赵佶一直觉得自己很了解这个儿子,把握的很稳,所以才敢放心用他打仗,但这一刻,他彻底慌神了。

他真的没想到他这儿子竟然敢效仿唐太宗行兵变之事。

赵构平静道:“你如果不一意孤行,我也不想走到这一步。”

“你!”

赵佶惊骇欲绝:“你这是大逆不道!不为人子,遗臭万年!”

赵构冷声道:“于此事我问心无愧,后人评价我不在乎。”

他心中坦荡,若为皇位他权可以南渡称帝,做的好些,还能得个中兴明君之名。

若有朝一日反攻北地,光复河山,他也许还能得个千古一帝之名。

只是,赵构真的做不到自己有能力,却仍然让惨剧发生在眼前。

污点骂名?

那算得了什么!

军阵大踏步的声音在皇城四周响起,禁军已入城,赵构的黑甲亲军从四处现身,早已控制皇宫内外局势。

“赵构,倒行逆施!必遭天谴!”

有文人怒骂,但无人敢上前,赵构不理会他们,一步一步向着赵佶走去。

他和赵桓走的是同一条路,不同的是他步伐有力,坚决而果断。

走到阶梯下时,骂声愈烈,他突然停下脚步向着左手文臣列第一位望去。

他轻笑道:“蔡相公不是一向对官家忠心耿耿,怎么这时候这么安静。”

蔡攸,蔡京之子,时任太保。

赵佶的近臣,也是奸臣,赵佶诸多荒唐行事都有他在背后鼓捣,这次内禅难逃兴许也是他的主意。

对于赵构的问话,蔡攸连忙正声道:“康王贤明该登大宝,臣之前便一直劝官家传位于殿下,此时自然不会同那些庸人胡骂。”

蔡攸面容方阔神情坚毅,若只是看,怕是想不到这一位是把自己父亲蔡京斗下台的大奸臣。

惊慌的赵佶忍不住怒道:“蔡居安,此前可是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下一章,请退出

返回目录

若图片章节不正常,请点击报错后刷新页面(支持最新25章报错)

若章节正常,请不要点击报错,否则会造成网站打不开

来源4:feil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