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甄宓的好感
平时一语不发的贾诩,今天竟然开口了!
一开口,目标却是直指杨易而来。
就在众人疑惑不解时,曹操问道:“文和,孔明的计策,哪里有不妥之处?”
贾诩没急着回答,而是直直看着杨易。
杨易顿了顿,笑道:“贾先生的所说的不妥,无非指的是壕沟的深度。”
“若要引漳河之水倒灌冀州,必须要挖筑深沟。沟渠不足两丈之深,不足以水淹冀州城。”
贾诩哈哈大笑,点了点头:“的确如此。”
他倒不是有意刁难杨易。
一来,贾诩身为曹操帐下谋士,发现计谋中存在问题,及时指出来,那是他的职责;
二来,贾诩有充分的理由相信,诸葛孔明身为闻名天下的奇人,绝不会献出一条纰漏明显的计策。
他猜测,杨易恐怕还有后招!
荀彧思索了一会儿,缓缓道:“冀州地势颇高,土石夯实,要想挖筑深沟,所耗费的人力,恐怕是平时的几倍。”
“丞相宜三思而后行。”
众人一听,大感遗憾。
没想到诸葛孔明献上的如此奇谋妙计,竟然也行不通。
就连许攸也听得面色凝重了起来。
他最初没有考察过冀州的地势,所以没有意识到这条纰漏。
曹操当场急了:“既如此,现在该如何是好?”
杨易的计策失效后,众人又开始交头接耳谈论起来。
其中不少人开始议论起杨易,徒有其名,名不副实。
原来卧龙先生献上的计策,也不过如此。
唯独荀彧和贾诩二人,目光始终没有离开过杨易。
就在这时,杨易忽然道:“丞相,放在平时,要想挖筑深沟,的确要耗费不少人力。”
“不过在下早已准备了解决的方法。”
这话一出,全场再度安静下来。
荀彧频频点头,贾诩会心一笑。
诸葛孔明果然留有后手。二人心中几乎同时这么想。
听到这话,曹操心中熄灭的希望之火,顿时复燃。
“先生此话怎讲?”
杨易朝帐外高声道:“将我准备给丞相的东西拿上来!”
杨易知道,历史上许攸献计水淹冀州城,曹操花费了十倍人力的代价,才做到这一点。
所以,当大军进驻冀州的第一天,杨易就开始着手解决这个难题了。
身为一名优秀的现代应用物理学博士,杨易充分发挥了自己的老本行——
运用机械动力学的原理,制造出强有力的挖沟利器!
听到杨易的传唤,很快,两个士兵抬着一架模样古怪的机械,慢慢走进帅帐。
“这是?”
众人一见,纷纷离座而起,围在机械旁边,好奇不已。
“此物名为手扶推铲,由两人配合使用,可极大提高挖沟效率。”
杨易将众人带到帐外,亲自演示了一遍手扶推铲的效果。
机械动力学的完美运用,使得手扶推铲可以轻松破开土层,事半功倍。
众人望着地面上留下的一道道深沟,眼珠子瞪得老大。
只有荀彧、许褚二人,一脸见怪不怪的样子。
要知道,当初他们在卧龙冈孔明故居时,这样的东西可见多了!
“手扶推铲结构简单,可让工匠大量赶制,如此一来,丞相便可高枕无忧。”
杨易站在众人面前,从容不迫,一脸镇定。
一旁,贾诩抚髯微笑,许攸瞠目结舌。
其余众人,望着杨易的目光,再无丝毫轻视!
诸葛孔明,果然名不虚传!
“先生真乃神人也!”
曹操一脸激动地走到手扶推铲边,道:“有此神器相助,冀州城纵然固若金汤,也无济于事了!”
“冀州城破,先生当居首功!”
当天,杨易将制造图纸献上,曹操便急急下令,命工匠连夜赶制手扶推铲。
经此一事,杨易在军中名声大噪!
再无人敢小瞧他这个初出茅庐的年轻人。
即便是心高气傲的许攸,见到杨易也客客气气喊上一句“孔明兄”。
后来,郭嘉在病榻上听说了这件事,急忙派人转告曹操:
“诸葛孔明料事如神,算无遗策,主公得此王佐之才,何愁天下不成!”
......
从中军帅帐出来时,天色已经完全黑了。
杨易果断婉拒曹老板晚饭之邀,径直回到自己营帐。
上司的赏识固然重要,可它哪比得上金屋藏娇来得香?
一回到帐篷,甄宓上前施施然行了一礼。
“公子,晚膳已经备好。”
今天甄宓终于换下男装,穿上了杨易给她准备的女装。<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下一章,请退出
来源4:feil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