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消片刻。
骠骑府一众将领全部领受了军令。
相继离开了中军大帐。
冉赟悄然走出了帐外。
眺望远处辽东城。
心中不知道在想些什么。
趁着夜色。
大隋主力已经开始撤退了。
左翊卫大将军宇文述、上大将军杨义臣亲领十万骑兵。
浩浩荡荡出了大营。
星夜兼程赶赴东都洛阳。
紧接着。
十六卫府大军陆陆续续离开了大营。
这支横扫四方的帝国军队最终还是离开了辽东大地。
没有人能想到。
迎接这支军队的恰恰是那些微不足道的农民起义军。
数不尽的叛乱最终令大隋帝国彻底崩塌。
黑夜很长。
冉赟就这样站在原地。
看着那些隋军士卒一个个离开大营。
“冉忠,二十万辅兵战斗力虽然还不错,但想要将他们组织起来却很难。”
“主公,您的意思是?”
闻言。
冉忠看着前方站着的冉赟。
双眼说不出的疑惑。
“辽东距离龙城不远,以骑兵的速度,最多一天半就能抵达。”
目光如炬,冉赟沉声道:“本将听说近年来,契丹人屡屡犯边。”
“我冉家部众在战火中茁壮成长。”
“你持我令符,去龙城让老管家安排三千精干子弟,星夜兼程赶赴辽东。”
“诺!”
冉忠当即应道。
自古以来。
任何亲信都比不上同族子弟来得忠心。
隋军大营内留下的八十万辅兵、民夫的确是支撑冉家立足辽东的最强资本。
但是要想掌握好这笔资本。
前提是让八十万辅兵、民夫对冉赟无比忠诚。
没有什么比用冉家子弟指挥训练他们来得方便了。
“主公,不知三千子弟到达后,该如何安排?”
沉思之后,冉忠不由得提出了疑问。
“我已命吴乾留出了相应职位,三千子弟到达大营后,即刻担任二十万辅兵的军官。”
双眸幽深,冉赟淡淡道。
高句丽自誉为海东大国。
东临倭国,南抵汉江,西跨辽水,北部至辉发。
幅员辽阔,纵横数千里。
然则国内民众并不多。
大多是藏匿在山林之间的‘野人’。
记载在册仅有二十一万户。
是以高句丽实际控制人口最多三百万。
长达数十年与大隋厮杀血战。
青壮损失待尽。
军队不过三、四十万。
辽河一战,十万大军身陨。
再加上新城、辽东城死伤人数。
最多也就能够拿出二十多万大军。
算上新近征召的民夫。
战斗力并不算太强大。
骠骑府只要训练好了这二十万辅兵。
完全可以和高句丽在辽东分庭抗礼。
“诺!”
冉忠赶紧下去安排了。
等他走后,冉赟看了看地图,不禁大喝:“来人,拟令!”
“命长史安排人手待命,工匠即刻准备一批防御设施。”
“诺!”
隋军大营虽然宽广,但并不等于无法防御。
骠骑府用不上这么大的营地。
后营、御营占据了整个大营三分之二。
一旦放弃后营、御营,将防御范围压缩至前营。
那么骠骑府的防守压力就大大降低了。
一整晚,冉赟都没有睡觉。
先是安排布置防御设施。
紧接着组织辅兵。
如果没有岑文本、吴乾。
估计他弄几天也弄不完这些事。
次日清晨。
天罡蒙蒙亮。
整个大营就已经空了。
后营、御营全部裁撤。
只剩下骠骑府和八十万辅兵、民夫留在前营。
除了二十万辅兵之外。
余下六十万民夫里面。
有五万随军工匠。
其中,木匠、铁匠、瓦匠一大堆。
各种各样的都有。
修桥、铺路、修建宫殿、修建城墙、打造攻城器械。
大隋征召了所有品种的工匠。
这些人就是冉赟真正看重的人。
科学技术决定生产力。
未来辽东大开发的基础。
就是这些看似最没用的工匠。
剩下的五十五万全都是真正的民夫。
负责从中原押送粮草物资来的普通百姓。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下一章,请退出
来源4:feil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