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繁体版
关灯
护眼
第八章 星斗卫星的发射
加入书架 返回目录 查看书架

公元2168年3月2日,大灾变纪元第八年。

华夏联盟行政区,西陕地区。

从100公里的高空俯瞰地球的话,整个地球已经失去了生机,如果将镜头拉到十公里,对准西陕地区。

此时一座占地八平方公里的巨大工业基地,已经初具规模。地上众多的机器在热火朝天的生产着。我想人类已经运用上了最先进的科技,最高的效率来完成重新建设。

工业基地采用裂变的方式,三十天的速度完全可以将整个工业基地乘以二。

一年365天,一年极限可以足足裂变13次。

第一次一平方公里,第二次两平方公里,第三次四平方公里。

……,第六次裂变,32平方公里…

第十次裂变256平方公里。…

到了一年当中的最后25天,即将开始的第13次裂变将达到2248平方公里的巨型工业基地。

一平方公里的基地车能够在20天内完成制造一辆,一辆基地车能够在50天内完成一平方公里的基地建设,

所以说最短只需要两年零三个月,就可以完成整个地球面积的覆盖进行建设。

此时,王星辰可以自豪的说给我15年,我可以把太阳系给你覆盖了。

在21世纪没掌握了五万吨级的液体燃料火箭发射技术运送能力达到了4815吨。新的计划,每颗卫星重达150吨。共计需要发射12颗五万吨级的火箭。

共计组成384颗组网,周天星斗卫星,给全球所有地区实行高频量子通信。

当然,这不是核心目的,核心目的是给整个地球进行地理实测,进行绘制计算,进行设计建设。

到时候传输给文明智能终端,只需要短短的一秒钟就能完成设计计算。

不,应该说是一瞬间,曾经作为地球最核心的智能程序,握着地球99.9%的信息进行交换计算,能够做到十分钟之内把地球文明的所有信息整理完毕。

最巅峰的算力达到了十万大数,当然,现在也只有1/100000的算力。

310米的巨大火箭高度,火箭最初的地方打到了65米半径,使用53吨的主力12000吨级的推力土星18F发动机,再加上十台32吨的5000吨级辅助推力发动机。

站在35公里以外的地方,看着巨大的火箭蛋体开始准备进入发射时间。

王新晨毫不犹豫的对文明智能终端下达命令。“文明终端准备控制发射。”

叮…,“最后系统检测当中…”

“各项数据合格,允许发射。”

“十,九…,八……五……三,二,一。”

“点火发射…”

轰…,紫色的火焰从火箭的发动机喷涌而出。巨大的气流声音,哪怕隔着35公里远的距离,也感觉到了轰隆隆的发动机咆哮声音。

12座巨大的发射架,12朵巨大的化学燃料蘑菇云,周围一公里几乎全部被覆盖的浓烟。

“叮……。”

“起飞数据检测当中…,检测完毕,各项数据合格。”

“正在开启剩余辅助发动机,发动机均己点火完毕。”

“开启全功率推进引擎中…开启完毕。”

这在35公里外的王新晨明显可以看到12座巨大的星辰,缓缓升起,以匀速的速度向上,天空升去。

火箭下不一阵轻微的抖动,比起中间的尾焰,小了不少的火焰,从两边喷发而出,全攻力的引擎全部开启,整个火箭明显瞬间被加了速。

叮…,“入轨时间计算中…,计算完毕一小时25分钟。”

从来没有看过如此落后的化学火箭发射,毕竟在以前,地球文明已经掌握了统一场论,拥有反重力科技。

至于现在为什么没有使用反重力科技,那是越反重力材料,实在是太难以制造,现在还没有那个条件进行制造。

反重力材料需要达到每立方厘米,质量达到十公斤的超质量物质,在超质量粒子的作用下,形成反重力场。

在反重力场作用下,进行注入高频磁电粒子,磁电粒子频率越高,形成反重力立场越大,一立方分米的超质量物质在高频磁电粒子的作用下,可以提起十万吨的重量。

当然,距离星球越远形成的反重力立场就会变弱,目前的技术3000公里以外,反重力立场基本上就失效了,只能够正常的维持飞船内部的重力。

不让宇航员尴尬地飞在宇宙飞船当中,当然,由于统一场论,才刚刚被人类文明弄出来,仅仅开发出了反重力技术。

用于星际飞行的斥力引擎,并没有被研发出来,当然,人类文明也进行鉴定了,相关的理论研究已经完成,只是实现而已……。

一小时03分钟过后…。

火箭已经进入最后一级的分离,火箭的其他部位全部坠入地球。

到达了预定轨道后,启动32级分离火箭分离程序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下一章,请退出

返回目录

若图片章节不正常,请点击报错后刷新页面(支持最新25章报错)

若章节正常,请不要点击报错,否则会造成网站打不开

来源4:feil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