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情与李风的猜想一样。
太子李承乾前脚被他带上桃山,后脚便有人将消息向李二禀报。
李世民现在很纠结,一面气自己的儿子不争气。
身为太子居然会与那些商人勾结在一起,为了些许小利,罔顾百姓生死。
一方面却又有些恼怒。
“陛下,承乾虽有万千不该,但他毕竟身为太子,国师居然胆敢在太子府中伤人,随后又携太子回桃山,如此行径,我皇室威严何在?”
长孙皇后也收到了太子被国师携往桃山的消息,忧心之余连忙赶到了两仪殿。
“观音婢,乾儿的事你也知道了,你说朕该怎么做才好呢?”
“陛下,乾儿自幼便有退疾,臣妾心中有愧,一时心软,疏于管教,终酿成大祸,还请陛下降罪!”
说着,长孙便缓缓跪了下去。
“观音婢,如果只是乾儿勾结粮商抬高粮价的话,朕虽然生气,却也不会如此恼怒,朕担心的那李风!”
李世民扶起长孙皇后,说出了心中的担忧。
“陛下,臣妾也听闻,昨夜数百名曾随陛下南征北战的老卒群起而上,更有太子府中四位异人联手,居然都不是国师一合之敌,陛下的担忧不无道理。”
“观音婢,那李风如果只是教训了一下太子,朕倒是并不会生这么大的气,只是最后居然把太子旁若无人的带往桃山,让朕实在的是无法容忍!”
李世民是害怕了,他得到的消息可是比长孙的更加详细。
昨夜一战,李风可谓是大展神威。
太子府中四位异人在李二看来已经是十分难得,没想到这李风却更加的强悍。
未知才是最可怕的,在李风出现以前。
袁守城、袁天罡和李淳风叔侄师徒三人虽有异术,但李世民自觉尚能掌控得住。
只是这李风……
天牢抓鬼、桃山祈雨、太子府中的恶斗让李二突然有些不那么自信了。
“观音婢,如果有一天,朕也……”
“陛下!”长孙皇后打断皇帝的话语。
“国师在天牢中将您从恶鬼中救出,桃山祈雨更是将自己弄的昏迷不醒,如今又收的长乐为徒,想来当不会有那种心思。”
“臣妾曾听闻,修道之人最重因果,陛下自登基以来减徭役、轻税赋、开言路,寥寥数年百姓们丰衣足食、夜不闭户、道不拾遗,万民所向、天下归心,国师如有妄动,这天下百姓便不会善罢甘休。如今,既然乾儿被国师带入桃山,陛下何不将计就计,就让乾儿也在桃山上随国师住上一段时间吧,这样对百官也算有一个交代。”
长孙皇后的一席话,让李世民的眉头舒展了一些。
“观音婢,还是你了解朕啊。只是这李风也确实不得不防,一家独大可不是什么好事,这袁守城才在桃山上吃了亏,想来也不会就这样算了吧!”
其实长孙皇后把李承乾留在桃山还有一个目的。
做为一个母亲,长孙皇后实在是不忍看到自己的儿子被退疾困扰一辈子。
国师已经展示了许多超凡的能力,也许乾儿的退疾也能治好呢?
拥挤的人群被李世民派来的将士分了开来,从中间走出一位年迈的宦官。
这个宦官双眼炯炯有神,脚下步伐沉稳,一点都不像年迈的老人。
最重要的是,李风居然能从他的身上感受到一丝气机。
这是一个以武入道的高手,已经触摸到练气的边缘。
如果李风愿意指导他一下,或许他便有机会突破这层瓶颈,正式步入修仙的道路。
只是这非亲非故的,李风才懒得去做这些多余的事情。
“老奴默言参见国师!”
默言老远就看到了正在向四周百姓赔礼的太子。
只是陛下早有交代,此地发生的一切皆由国师说了算。
所以默言并没有先跟太子打招呼,而是先拜见了国师。
李承乾也看到了默言,看到默言出现,李承乾一直悬着的心终于放了下来。
这默言一直侍奉在李世民身边,可以说是皇帝的心腹中的心腹。
既然他都出现了,那就表示自己的父皇知道自己被国师带到了桃山。
“哼,竟敢让孤给这些贱民赔礼,现在默言来了,看你怎么办?”
李承乾开始幻想国师给自己赔礼道歉的画面了。
“太子李承乾接旨!”
默言打断了李承乾的幻想,走到他的面前拿出李二的圣旨开始宣读起来。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太子李承乾勾结粮商,哄抬粮价,有失德行,而又后与太子府中冲撞国师,让朕甚为失望,今将太子李承乾交与国师管教,钦此!”
李承乾揉了揉耳朵,确认了自己没有听错。
这李风大闹太子府不说,还将自己撸到桃山,父皇不但没有怪罪,居然还将自己交与他管教?
<来源4:feil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