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至三杨的车驾不见踪迹了,张居正才遣散了百官。
至此,今天这一幕估计会被大明所有官员当作至高荣耀,为之奋斗。
三杨归乡的一路上,受到所有官员和百姓的送别和尊敬,直至归乡。
三杨到达家乡时,当地官员都在上司的带领下,按照朱祺祯的吩咐以王礼迎接。
待三杨安排妥当后,锦衣卫才折返回京。
三杨被天子恩赐返乡的消息也在这段时间内传遍了整个大明。
现在全天下都在为三杨赞美,为朱祺祯赞美。
夸天子圣明,三杨功德圆满。
..................
京师。
距离三杨离京已经过去近一个月的时间。
这一个月里,朱祺祯和张居正把政务处理的妥妥当当,丝毫没有因为三杨的离去而造成什么不良的影响。
这也使得满朝文武对朱祺祯正式的认可,夸其有仁宗之风。尽显明君风范。
而且,这一月里,朱祺祯通过系统再次获得诸多奖励。
明朝文圣王守仁、名将曹文诏、李成梁共三人。粮食近三十吨。
同时,孙传庭任兵部尚书补杨士奇的缺、徐有贞任礼部尚书补杨溥的缺、周忱任工部尚书补杨荣的缺、吏部尚书由王守仁担任,原吏部尚书告老还乡了。刑部尚书依旧有魏源担任、户部尚书由张居正担任。
..................
太和殿内,朝议再次召开。
“驾,云南八百里加急,麓川叩边。”
一名斥候骑着快马一路从城门朝着紫禁城奔去。
“云南那边出事了?”
“说不准啊。”
“哼,那些蛮子,总是闹事,要我说,就应该全杀了,一了百了。”
“瞎说,那么多人,你怎么杀?谁敢杀?”
“好了,这些事留给陛下和那些大人们去考虑,我们那还是好好的过好现在的日子。”
京城的百姓们听到斥候一路的大叫,不由得互相猜测谈论着。
此时,太和殿政事处理完毕,正准备下朝之际,那名斥候的大喊声传来。
“报,云南八百里加急文书。”
群臣被这急冲冲的声音吸引了过去。
只见一名斥候风尘仆仆的感到大殿内,跪在殿中央,双手取出文书,呈上头部。
王振见此,赶快的朝着斥候而去,拿了文书,而后递给了朱祺祯。
“放肆。”
朱祺祯看完奏折后,勃然大怒。
“给群臣看看,看完后给朕谈论一个结果。”
朱祺祯见群臣不解,于是拿着奏折扔给王振,示意他递给群臣观看。
“你辛苦了,先下去休息。”
朱祺祯朝着殿下跪着的斥候说道。
“谢陛下。”
斥候领命而去。
“这?这简直是放肆。真当我大明无人吗?”
群臣看了后,也是愤愤不平的说道。
“陛下,臣请战,一定帮陛下打怕他们。”
英国公张辅率先站出来请站道。
“陛下,臣也请战,一定灭了麓川贼子。以解我大明西南之患。”
成国公朱勇也不敢落后的站出来请战道。
随后一名名将领纷纷出来请战,各个义愤填膺一般。
“张居正,你怎么说?”
朱祺祯没有冲动,而是体现自己善于听谏的一面。
“陛下,如今我大明修养多年,外族已经忘了当初太宗皇帝的风采,臣以为是时候给他们一些教训了。
况且,英国公和成国公等将都纷纷请战。军心可用。故此,臣以为,可战。”
张居正知道如今的朱祺祯是真的怒了。因为一般朱祺祯都不会直接叫自己的名字。
如今却在朝堂上直接喊出自己的名字,便说明,麓川是真的惹怒朱祺祯了。
也说明,朱祺祯想打仗了。
“好,既如此。传旨,加封卢象升为平缅总兵官,李定国为平缅副总兵,曹文诏、李成梁为左右先锋。
抽五军营五万将士与云南五万边军会军,组平缅大军攻伐麓川。
兵部、户部筹划这次行军路线和钱粮,不得有误。”
朱祺祯见百官们都没有反对,直接下旨道。
“臣卢象升(李定国、曹文诏、李成梁)领旨谢恩。”
百官们见此,也无异议,毕竟谁都看得出朱祺祯这是在培养自己的势力了。
所以,他们也就没有阻止,毕竟麓川他们也不放在眼里,觉得此次就算卢象升他们去攻伐也不会出什么问题。
最主要的是卢象升他们的确也不错,治军严谨,颇有名将之风。除了年轻这点外,他们还真挑不出毛病了。
退朝后,张居正便和内阁成员一起安排出征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下一章,请退出
来源4:feil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