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156年。
匈奴右贤王率领十余万大军南下。
云中,雁门,代,上谷,渔阳,右北平等十余个郡县遭到全面袭击。
边关告急的文书如潮水一般涌入了长安。
“混账,匈奴人欺人太甚!”
未央宫大殿之上,景帝刘启痛骂出声道。
在过去,匈奴人背信弃义是常有的事情。
但不管如何,在完成和亲的前一两年中匈奴人都会有所收敛。
这算是汉匈双方高层的一种默契。
大汉用女子和钱帛换取一到两年的缓冲时间。
匈奴人不花一兵一卒就得了实利,自然乐得如此。
等到汉人陪嫁的物资消耗殆尽,再南下抢掠就是。
而汉方则会用这段时间休养生息,并做好防御的准备。
双方的这种默契持续了几十年,在冒顿和老上单于期间都没有打破。
没想到如今居然被刚上任不久的军臣单于打破了。
“陛下,开战吧,老臣愿领军出征!”
老丞相申屠嘉的豪迈之气不减当年,仿佛又回到了孝文皇帝期间,战意勃发。
这时,就算有人心存顾虑却也无法轻易宣之于口。
云中王刘胜与匈奴公主的婚约已定,实际上等同和亲已成。
匈奴人突然毁约南下,是对整个大汉赤裸裸的蔑视和侮辱。
这要是再一味鼓吹和平势必会被天下人所唾弃。
“朕……朕要御驾亲征!”
景帝刘启的这句话犹如一颗石子丢尽了平静的湖面,顿时溅起了无数涟漪。
“陛下,不可!”
“陛下,万万不可呐!”
“亲征一事,太后绝不会允许!”
朝中文武百官都吓了一跳,不管昔日政见如何,现在都齐齐出声劝阻。
哪怕是再怎么强硬的主战派,此时也无法说出赞同的话。
对于大汉朝廷来说,损失个十数万大军都未必能伤筋动骨。
可若是皇帝有什么闪失,那才是天塌了一般的后果。
“高祖能提十万之师,扫平天夏诸侯,朕安能落于人后?”
实际上景帝刘启之前只是脑子一热,话就冲口而出。
过后他就冷静了下来,心里颇为后悔。
这番话也不过是维持一下颜面而已。
“陛下,高祖领兵打仗就没赢……”
大殿里的其他人可不知道皇帝的内心想法,听到这话就有些急了。
性格直爽的老丞相申屠嘉顿时有些口不择言起来。
虽然他说的是大实话,可是这未免太不给高祖和景帝的面子了。
效果如何,这从景帝刘启黑沉沉的面孔就能看出来。
“陛下有高祖之志乃是天下的幸事,万望陛下能取其长,避其短。”
这是比较婉转的一种的说法。
汉高祖刘邦的领兵之能简直是一言难尽。
昔年,刘邦乘项羽深陷于齐国,无力抽身的机会。
率领诸侯联军56万一举攻占西楚国都彭城。
当时所有人都以为天下大局已定。
不料,项羽闻讯急率轻骑兵3万回袭彭城。
联军无备,一时被杀十万,溺水淹死十万,俘虏无数。
最后刘邦仅率数十骑得以逃脱。
此役固然彰显了霸王项羽的武勇和谋略,却也将刘邦的“领兵之才”尽数暴露无遗。
这也是为什么朝中众人在听到皇帝以高祖做比之后如此激动的原因所在。
刘邦压根就不会打仗,之所以能够取得天下凭借的就是“知人善用”四个字。
景帝刘启也听懂了众人的意思,虽然心里颇不是滋味,却是再也没提御驾亲征的事情。
“陛下,北方边塞全面告急,还请陛下速速调集禁军精锐以作支援。”
一名军中大将出言请奏道。
“此事还需从长计议。”
内史晁错出列,无视了周围武将们愤怒的眼神,坚持己见道:
“如今边塞共驻扎有近二十万大军,进攻或许不足,防守却绰绰有余。”
北方的这条防线经过了大汉几十年的巩固和修缮,早已是固若金汤。
除非是匈奴倾全国之力来攻,否则绝难讨到好处。
当然,这是指全局无忧,但各地方上的死伤却是难以避免。
长安里的禁军不能轻动。
景帝刘启从晁错的眼神中读出了这道深意。
他也可以理解,毕竟还需要防备东方的各大藩国。
济北王的教训还历历在目,谁也不敢保证吴楚等国会否趁机造反。
“陛下,可令三万禁军进驻荥阳,进可支援边塞,退可威慑诸国。”
车骑将军周亚夫一言说出了要害,令周围的人纷纷颔首。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下一章,请退出
来源4:feil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