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繁体版
关灯
护眼
第四十章 何以王正月?春秋之大一..
加入书架 返回目录 查看书架

未央宫,大朝议。

每个与会的朝廷官员的脸上都笼罩着一层阴影。

他们心中明白,不管是好是坏,关于云中王之事都必须拿出一个结果来。

若是继续放任下去,如此混乱的局面必然会动摇朝廷的威信。

“为朝廷计,暂时就只能委屈一下云中王殿下了!”

“嗯,云中王少年老成,当能明白朝廷的苦衷!”

“不错,云中王身为陛下亲子,理应主动为朝廷分忧!”

几个儒家的博士官在大殿里小声的议论。

他们的官职虽然不高,权利也不大,但是对朝野渔轮却有着不小的影响力。

这些话算是代表了当前主流的渔轮观点。

“放屁,云中王又没犯错,凭什么要受罚!”

丞相申屠嘉性格直爽固执,认准了某事九头牛也拉不回来。

哪怕年事已高,火爆的脾气也不减当年。

一边骂,一边还锊起袖子,一副干架的架势。

对面的那几个博士官对此只有抱头鼠窜。

倒不是打不过,而是老丞相这么大把年纪了。

若是有什么闪失,谁也承担不起这个责任。

周围看热闹的人不少,却没有一个上前帮忙拉扯。

儒家潜实力太大,已经引起了其他学派的警惕。

“皇帝陛下,驾到!”

在景帝刘启进入大殿之后,四下顿时安静了下来。

他先是环视了一圈,然后缓缓的坐下。

一些细心的官员不由发现,今天皇帝的气色似乎好看了许多。

正当他们摸不着头脑之际,一名宦者拿出了一封奏疏当众念道:

“何以王正月?春秋之大一统也!”

才只听了几个字,在座的文官们脸上就勃然色变。

他们中有黄老派的巨头,也有法家的精英,更有儒家的大佬。

这短短的几个字,就彷如暮鼓晨钟一般在他们的耳边响起。

往日里许多萦绕在心,百思不得其解的问题,在这一刻突然就有了答案。

“一统者,万物之统皆归于一也……此言诸侯皆系统天子,不得自专也。”

听到这里,一个主修春秋的大儒此刻更是泪流满面而不自察,心中不断的呐喊:“这一定是我派大贤才能做出的文章,我当以师待之。”

他心中生出了一种朝圣的感觉,仿佛是看到了诸子重生一般。

晁错面色发白,身体微微的颤抖,那是一种发自灵魂深处的颤栗。

而当世仅存的黄老一派的大佬窦广德则微微闭上了眼睛,时而颔首,时而皱眉。

武将们虽然有些听不大明白,但仔细一琢磨,奏疏中的内容可不正是他们心中某些想法的真实写照么。

大一统,不仅仅是文化上的统一,更是领主主权的统一。

想要实现这些,可离不开俺们武人。

这是许多武将们心中最朴实的想法。

“是故,王者受命,制正月以统天下,令万物无不一一皆奉之以为始,故言大一统也。”

宫殿之上,宦者还在继续念诵着奏疏上的内容。

越是听下去,带给朝臣们的冲击就越大。

法家和黄老派的学者们更是露出了痛心疾首的模样,叹息如此至理为何是别人所书。

有反应较快的学阀已经暗自下定决心,等回去之后就要将这条思想加入到自家学说之中。

一众儒家的大佬们,除了少数几个主修春秋的人外,其余也大多是面如缟丧。

这时候儒家内部的道统之争可比外面的斗争要惨烈许多。

失败者是要被从文字和精神上抹除的,这可比单纯的肉体毁灭要狠上十倍不止。

景帝刘启将朝廷众人表现尽收眼底,他是理解他们为何会这般失态。

这道奏疏的意义实在太重要了,甚至能够为统合诸子百家的学说创造一个契机。。

这篇文章里的“大一统”,大,不是大小的大,而是重视、尊重的意思。

一统,指天下诸侯皆统系于天子。

因此,“大一统”,更多的是指在国家政治上的整齐划一,经济制度和思想文化上的高度集中。

而“大统一”则不同,这里的“大”便是疆域辽阔,“统一”更多的是从地域上来说的。

虽只调换了两字的顺县,但两者从思想层面上来说却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

“大一统”的思想起源于春秋,诸子百家思想各有不同,但对大一统却有共识。

孔子针对“礼乐征伐自诸侯出”的混乱局面,提出了“礼乐征伐自天子出”,孔子心中的理想帝王就应握有一统天下的权威。

孟子主张“君仁臣义,君民同乐”,天下“定于一”,认为“天无二日,民无二王”。

荀子则认为“天地生君子,君子理天地。君子者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下一章,请退出

返回目录

若图片章节不正常,请点击报错后刷新页面(支持最新25章报错)

若章节正常,请不要点击报错,否则会造成网站打不开

来源4:feil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