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央宫。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从收到下面带回的消息后,景帝刘启就反复的念着这句话。
刚毅甚至有些刻薄的脸庞上少有的出现了一丝迷茫。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哪怕昔日梁王刘揖甚得父皇宠爱,太子之位甚至有被废黜的危险之时,他的理念也从未动摇过。
因为他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就会一直朝着这个方向去努力。
可是刘胜的出色表现,让他一度有些动摇了起来。
自己的决定是对还是错?
刘启走到一副堪舆地图之前。
看着地图上有着大大小小的数十个诸侯国。
这些诸侯国占据了大汉三分之一的疆域,和接近半数的财富。
“古语有云,攘外必先安内。”
“想要击败匈奴,就必须平定内患!”
“如何才能平定内患,唯有削藩一途而已!”
刘启喃喃自语,脸上逐渐恢复了自信的神采。
扫平匈奴,献俘于太庙乃是他毕生的心愿。
没有人能阻止他。
刘胜也一样。
……
翌日。
由景帝刘启起诏,经窦太后批准之后。
于太庙之前,奉上三牲六畜。
太常卿刘宗高声宣读了诏书。
“皇九子刘胜少而聪敏,孝而至纯……故封为云中王!”
当中宣读了三遍之后,然后将诏书焚烧于庙前。
香火凝儿不散,即为历代先王同意了这一诏命。
实际上这里面是有一套标准的操控手法,皇帝想让香火凝就凝,想让香火散就散。
纯属看皇帝的意志,没有太多的意义。
当刘胜自皇帝手中接过代表云中王权力的印章和封土,这次的册封仪式就接近于尾声。
“此去一路小心,尽量少与匈奴人发生冲突。”
“云中的边军朕给你留下一半,不足的部分你可自行招募。”
“其余的事情你自己都懂,有空多回来看看你母亲。”
景帝刘启并非是真的就铁石心肠,此时脸上也露出了少许伤感之色。
听到这番送别的话,刘胜心里也不禁露出了几分唏嘘。
当然,脸上满是依依不舍的离别之情。
“父皇保重,儿臣告辞!”
在外人眼中,只见刘胜强作镇定,身体不住的颤抖却暴露了他此时的真实感情。
看到那张稚嫩的脸庞,以及单薄的身体,周围很多人才生出了一股恍然明悟。
原来云中王也还是一个不足十岁的孩子。
只是大家被他以往表现出来的成熟睿智所蒙骗了。
随着刘胜的回归,一支庞大的车队出现了些许骚动。
这支队伍光是随行护卫的军队就超过了两千人。
三千工匠算上家属差不多有上万人。
再加上属于刘胜的五百骑兵,以及装满各种物资的上百辆马车。
整个队伍连绵数里,看起来还是非常壮观的。
刘胜骑在一匹马驹之上,心里突然生出了万丈豪情。
大手一挥道:“出发!”
整个车队立刻就缓缓开动了起来。
穿过灞桥,视野就逐渐变得开阔。
“殿下,一路走好!”
“殿下,替我们多杀几个匈奴人!”
“殿下,要保重啊!”
数以千计的百姓自发的从屋子里走了出来,站在街道的两旁,对着前行的车队不断的呼喊。
他们不明白什么大道理,只知道云中王是为了保护他们才会前往边地。
所以他们纷纷献上了自己的祝福。
看到这一幕,刘胜有些惭愧。
其实他来到这个世界,并没有给长安的百姓带来什么实际的好处。
没想到百姓们却是这么的淳朴可爱。
这其实很正常,历史上汉武帝为了北伐匈奴和修建宫殿楼阁,将文景两朝数十年积蓄的钱粮消耗殆尽不说。
更无休止的压榨民间的人力和物力,一场告缗和算缗运动,几乎令天下间的中产阶级几乎为之一空。
眼见着一场席卷全国的暴乱和起义就将发生,刘彻只用了一张罪己诏就奇迹般的平复了民间的怨恨。
很多人想着,既然皇帝知道错了,那么大伙也就原谅他吧。
这放在西方世界里简直就是不可想象的事情。
若是道歉有用的话,路易十六世也就不会被送上断头台了。
刘胜想到这些事情,不免有些感叹刘彻的好运。
“殿下,你快过来看看吧!”
一身戎装的陈式露出了一抹难言之色,然后领着刘胜走到了一个拐角。
刚走到地方,一大群人就围了上来。
“殿下,俺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下一章,请退出
来源4:feil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