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繁体版
关灯
护眼
第五章,筹备!(求收藏!)
加入书架 返回目录 查看书架

李恪跟两人闲聊了一会儿,无非是聊些家常,问问两人家里还有什么人之类的话。

通过短暂的交谈,李恪发现两人的性格有着比较鲜明的对比,老贾性格比较内敛,交谈中透着一股沉稳劲儿。

老韩的性格比较随意,一副大大咧咧的样子。

“快到正午了,先去买些吃的回来,下午还有事儿要你们去办。”

“是,公子。”

老贾出去买饭,打马一个来回大概花了四五十分钟的时间,买回来的饭菜也很简单,两个菜,一份胡饼和一些馒头。

估计是怕吃了这顿,下顿就没着落了,所以故意省着钱花的。

不过就算在怎么节省,三个人的饭菜,一百文钱又能维持的了几顿?

老贾将石桌上的青苔简单的清理了一下,把买回来的饭菜放在了院子里的石桌上。

“公子,您用膳。”老贾把饭菜打开,在石桌上摆好,然后把馒头单独拿了出来,走到一边递给了老韩。

“咱就吃这啊?”老韩嘟囔了一句。

老贾皱着眉头狠狠的瞪了老韩一眼。“你小声点儿!”

李恪看了看桌子上的俩菜,也不是什么好菜,青素的很。

在看看老贾拿着馒头去一边儿找老韩了,李恪一阵无奈,自己这好歹还有俩菜呢。

“老贾,老韩,过来一块儿吃。”李恪冲着两人招了招手。

“公子,我们是下人,与您同桌。。。这不合礼法。。。”老贾推辞道。

李恪无奈的说道。“行了,咱三混的都吃这了,还讲究什么礼法。让你们过来就过来!”

“就是,咱三现在都这样儿了,还穷讲究什么!”老韩到是不客气,拿着手里的馒头直接上桌。

李恪把那份胡饼打开放在了桌子中间,这胡饼在大唐算是比较时髦的主食了,所以老贾给李恪买的是胡饼,而他们吃的是馒头。

李恪拿起一个馒头,咬了一口,一边吃着一边说道。“老韩,等一会儿吃完了饭,你去附近转一转,把长安城郊外所有酿酒的庄子给我统计一下,有多少,都在哪儿,一定要记得详细一些,回来告诉我。”

“成,没问题!”老韩点了点头。

“老贾,你帮我找几个工匠回来,要瓦匠,木匠,和篾匠。”

“是,公子。”老贾点头道。

这顿饭,老贾吃的是如履薄冰,每次都等李恪筷子放下,他才去夹一口菜。

老韩吃的是风卷残云,旋风筷子是照圆了轮,别人还没怎么样呢,大半的饭菜都已经进了他的肚子。

“作物成熟!”

“作物成熟!”

“我吃饱了,你们慢慢吃,东西都吃了,别浪费了。”李恪把手里最后一口馒头塞进了嘴里,擦了擦嘴角,回到了屋里。

两块儿地的小麦都已经好了,收割以后,李恪看了一下,两块儿地收了572斤小麦。

盘算了一下,李恪卖掉了一半儿的小麦,然后又买了两包小麦的种子,什么都能停,这农场可不能停。

没多一会儿,老贾和老韩也吃完了饭,老贾把桌子上的东西收拾了一下,两人就各自离开了。

两人临行之前,李恪把买饭剩下的钱要了过来,又让他们把马车给套好才放两人离开。

短时间内,李恪只能想到以酒生财这一个办法。

其实李恪农场中成熟的作物也可以拿出来出售,这才是最便捷的来钱道儿。

不过到现在为止,李恪还没发现有其他的方法获得农场的金币,所以在现在这个时候还不能用农场的作物来长时间换取钱财,那样做无异于杀鸡取卵,得不偿失。

而这以酒生财之道,相比较就要简单了很多。

唐代的酒,在宫中的时候李恪尝过,怎么说呢,唐代酒的度数很低,别说跟现代的白酒比了,就连小日本喝的清酒度数都要比唐代的酒,度数高很多。

虽然没测量过,不过李恪觉得,唐代的酒,能比的上现代啤酒的度数就不错了。

唐代的酒是酿出来的,而现代的酒是蒸出来的,蒸馏的技术,在唐朝的时候还没有。

李恪确信,只要自己蒸出一些高度酒,绝对可以在短时间内解决钱的问题。

有道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这兜里没钱,就是有再好的点子也没用,所以李恪自己驾着马车,回了长安城。

长安城的摊位前。

“你这麻袋怎么卖的?”李恪抖了抖面前的麻袋问道。

“三文钱一个。”

李恪左右翻看了一下,“要是装麦子的话,这一袋大概能装多少?”

“装满的话,大概能装个七八斗吧。”

在唐代,一石为十斗,一石大概有120斤左右。

李恪拿出了九文钱,“给我三个。”

把麻袋扔到了车内,李恪驾着车停在了一家粮店的门前。

“掌柜的在吗?”

<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下一章,请退出

返回目录

若图片章节不正常,请点击报错后刷新页面(支持最新25章报错)

若章节正常,请不要点击报错,否则会造成网站打不开

来源4:feil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