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历八月十二。
召见信王朱由检之后的第二天,天启皇帝又召见了英国公张惟贤,内阁大臣黄立极、施凤来等勋贵重臣。
等众位大臣行礼后,天启皇帝拖着极度衰弱的身体,对他们说道:
“昨日见了信王,朕心甚悦,卿等要用心辅佐。”
“陛下……”
听着这托孤般的话,张惟贤、黄立极等人立即跪了下来,祈求天启皇帝保重身体。
“英国公,汝为勋贵之首,信王年幼,汝要多多用力。”
天启皇帝还担心出现变故,又对英国公张惟贤叮嘱道。
自从靖难后,英国公一系向来是勋贵之首,执掌京营兵权。
只要有英国公的倾力辅助,天启皇帝就一点不担心在自己大行后,朱由检无法顺利登基。
“陛下,老臣谨记,哪怕粉身碎骨也在所不惜,以报道陛下的天恩。”
张惟贤老泪纵横的承诺道。
天启皇帝微微点头,又对黄立极和施凤来这两位内阁大学士叮嘱,要他们在政事上好好辅佐信王,两人都含泪点头。
“朕乏了,卿等回去办差吧。”
才说了一小会儿话,天启皇帝的脸色就更苍白了,精神也越来越疲乏,轻轻摆手示意他们可以回去了。
“臣等告退,请陛下保重龙体。”
张惟贤、黄立极等人行礼后告退。
或许是解决了身后大事,天启皇帝变得放松了些。
这口气一泄,他的精神反而更差了,直接晕了过去,吓得在一旁守候的魏忠贤,王体乾等人慌成一团。
接下来一段时间,天启皇帝每天醒的时间少,昏迷的时间多,魏忠贤片刻也不离左右。
为了让天启皇帝病情好转,魏忠贤想尽了一切办法,包括使用各种传闻中的秘方,每天都为天启皇帝焚香祷告等等。
然而,天启皇帝的病情并没有因此好转,反而越来越重。
时间来到八月二十二日深夜。
这一夜,狂风大作,雷电交加,似乎预示着这是一个不平静之夜。
乾清宫,懋德殿。
已经是深夜,但此时大殿里灯火通明,人影幢幢。
皇后张嫣,魏忠贤,客巴巴,王体乾等内廷中最具权势的人物全都到齐,每个人的脸上都写满了慌张。
太医院的御医们,一个个也急的满头大汗,束手无策的看着已经昏睡不醒,呼吸越来越弱的天启皇帝。
“要是皇上有个三长两短,咱家宰了你们这群酒囊饭袋!”
看着这群无能为力的太医,魏忠贤恶狠狠的威胁道。
“九千岁饶命啊……”
御医们吓得面无血色,连忙跪地求饶,连九千岁都当面喊了出来。
不但他们,殿里其他的小太监小宫女,一个个也大气不敢出,深怕成为魏公公的出气筒被杖毙。
不论御医们怎么努力,终究没有出现奇迹。
农历八月二十二日,寅时(凌晨3-5点)。
天启皇帝朱由校,驾崩于乾清宫懋德殿,终年二十三岁,成为有明一朝最短命皇帝。
顿时,跪哭声一片。
“皇上您这么年轻,就怎么舍得老奴一个人走了啊。”
魏忠贤趴在床边,看着龙榻上渐渐变得僵硬的天启帝的尸体,哭的悲痛欲绝。
十几年的朝夕相处,魏忠贤与天启皇帝的关系,早就不是简单的皇帝和家奴了,说是情同父子也不为过。
魏忠贤少年时赌债缠身,被债主逼迫不得不给了自己一刀。
从一进宫,他的目的就很明确,就是要博一个荣华富贵,不再像个街头混混一样被人呼来喝去。
从巴结魏朝,到勾搭客巴巴,魏忠贤一步步从一个地位低微,谁都可以欺负的小太监,慢慢变成了权倾宫中的大太监。
多年来的历练,早就练就了魏忠贤的铁石心肠,如果说天下还有人能牵动他的感情的,也就是这位已经逝去的大行皇帝了。
没有天启皇帝的绝对信任,他魏忠贤如何能有今天?
他也替天启皇帝当好了刀把子,在他的打击下,嘴上总是满口仁义道德,背地里却男盗女娼的东林君子们一个个被赶出朝堂。
东林党人都说他魏忠贤祸国殃民,残害忠良,弄得天下大乱。
殊不知,要是没有他,国库早就无法支付辽东军饷了,关外的建奴和蒙古人怕是早就打进来了。
现在天启皇帝大行,魏忠贤知道,他的天也跟着塌了!
一瞬间,魏忠贤就好像老了十岁。
相比于魏忠贤哭的昏天暗地,张嫣虽然也非常伤心,但她还没有彻底失去理智。
在混乱中,她对自己的一个亲信小太监耳语了几句,小太监连忙点了点头。
等天一亮,小太监就第一时间出宫,前去英国公府通知皇帝大行的消息,紧接着他又马不停蹄的赶往信王府。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下一章,请退出
来源4:feil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