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M的,等战事结束,看小爷教你如何做老大。”
严凡懒得再理会这个白痴大哥,决定自己去城头看看。
来到吴城北门,只见城门通道里摆满了拒马。城头上站满了士兵,看起来像模像样。
几个将校在城头上巡视,城外数公里处,灯火通明,显然,孙策军正在做攻城的准备。
快天亮时,朱恒总算来到孙策军营。
报上吴城朱家的名号,立刻被请进了中军帐。
孙策正在和几个将校谋士研究攻城策略。
朱恒禀报:“严家匪徒正在城中掠夺粮食,若是不能尽快占领吴城,恐怕,城中的粮食会被搜刮一空。”
孙策听了脸色大变。
左仆射张昭说道:“若是让这帮匪徒将城中的粮食全都掠走,我军进城后,将得不到补充,只怕是无力继续进攻。仅仅依靠转运的粮草,几万大军加上城中十几万百姓恐怕难以维持。将军要早做打算。”
其他的将校谋士也都脸色阴沉。
此次出兵攻打吴城,极其不顺利,还没开始攻城,就死伤三员大将,众将士心中都蒙上了阴影。
原本的计划是携常胜之威,迅速拿下吴城,然后在城中补充粮草,挥军南下,趁势拿下会稽,扫平江东。
如今在吴城受阻,军中粮草不多,恐怕维持不了几天,就要陷入进退两难之境。
孙策问道:“城中情况如何?”
朱恒答:“城中已经戒严,所有人不准自由活动。”
“城中有十个百人队分散巡逻,实施戒严。郡守衙门有一个营大概千人驻守,北门防守严密,估计有两个千人营轮换,其他三门,每个城门最多也就一千兵力。剩下的人在军营轮换修整。”
此时的朱恒,还不知道严家军已经用土石堵死了东门和西门。
如果孙策派人攻击东门和西门,只怕会很郁闷。
孙策看着朱恒,问道:“既然戒严,你是如何出的城?”
朱恒虽然勇猛,但是绝对不可能一个人杀出城门。
朱恒犹豫道:“是严家的三少爷严凡派人送我出的南门。声称不惧将军攻城。”
“严家军的三少爷?严凡?”
孙策账内诸将显然没听过这个人。
朱恒解释道:“严凡是严白虎的幼弟,刚刚成年,被严白虎封为少将军,是严家军的三号人物。听说在城中抢夺粮食就是他的注意。”
孙策剑眉轻扬,指着地图下令道:“诸将听令,校尉朱治领五千兵马攻东门。校尉吴景领五千兵马攻西门。本将自领五千兵马攻北门。”
“巳时开始,三军同时攻击东门、西门、北门。校尉孙静领五千兵马去南门外三公里埋伏。务必拦住严家军退路,一举歼灭严家军。”
孙策军的将领都是吴郡本地人,对地形都很熟悉,接了军令,都直接应诺离开。
围三放一,以免严家军据城死战。
巳时。
严白虎终于来到北城门上,亲自监军。
城外,孙策亲自督军准备攻城。命人在城外不停喊话招降。
严家军只是防守,没有出城对战的打算。
三天匆匆而过,孙策军毫无进展。
史书记载:
策分兵水陆并进,围住吴城。一困三日,无人出战。策引众军到阊门外招谕。城上一员裨将,左手托定护梁,右手指着城下大骂。太史慈就马上拈弓取箭,顾军将曰:“看我射中这厮左手!”说声未绝,弓弦响处,果然射个正中,把那将的左手射透,反牢钉在护梁上。城上城下人见者,无不喝采。众人救了这人下城。白虎大惊曰:“彼军有如此人,安能敌乎!”遂商量求和。
攻城战中,守军占有极大优势,进攻方需想办法爬上城墙,或者破开城门,在此过程中,只能被动挨打,就算有弓箭支援,也很难射中躲在城垛后面的士兵。更何况孙策军并没有多少弩兵。
而守军只需要居高临下,射箭放火,都可以轻易击退敌军。
凭借城池优势,一万防守兵马可以轻易的挡住五万以上兵马的进攻,只要粮草充足,守上几个月都有可能。
孙策脸色难看,对战局变化显然不满意。继续进攻,肯定能够攻下吴城,但是损失会很大。
严家军虽然没有多少损失,但是见到对方武将如此厉害,严虎严舆两兄弟明显对战局没有信心,两人多次表露出求和的意思。只是无人敢于冒险出城议和。
孙策此人,杀心甚重,与他求和,得冒生命危险。
严凡将这些都看在眼里,知道凭借严家军这些乌合之众,想要抵挡孙策军,确实有点为难他们。最多只能给孙策找点麻烦而已。
当晚中军帐议事,严凡主动提出:
“大哥,明日小弟愿意出城,面见孙策。替大哥说和。”
严虎严舆两兄弟都瞪着严凡,想不到他突然变得如此有勇气。
严舆豪气的说道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下一章,请退出
来源4:feil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