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百年来读书人无数,但是在朝中为官者皆是那一些门阀贵胄之流。”
“凭什么他们一出生就含着金钥匙?”
“凭什么,他们一出生就有无数官位在等着他们?”
“只要他们顺顺利利的长大成年,便可承袭这一切?”
“凭什么寒门士子寒窗苦读,铁砚磨穿,依旧只能是在那小小的书中寻找一番天地,而无法天下之间大展才华。”
“当今的官场被门阀贵胄把持!”
“被那些萌因了祖上功德的人把持!”
“被那一些不学无术之徒把持!”
“被那些贪赃枉法之人把持!”
“被那一些不劳而获只能把持!”
一声接着一声的大喊,把所有人的情绪都带动起来。
“秦时陈胜吴广成有一言,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读书人,就真的没有出路吗?”
“难道出生就能决定咱们所有人一辈子的出路吗?”
数千人的情绪被调动起来。
他们举起了手中的论语大声呼嚎!
“不能!”
“不能!!”
“不能!!!”
“我等皆是读书人,何必将一身才华埋没于小小书房之内。”
刘澈的话响彻整个场地。
接着刘澈再次开口:“某平生最是看不得那一些不公平之事。”
“故而一直研究如何才能营造一个公平公正的选官制度。”
“而如今我终于成功并且得以实验。”
数千寒门读书人,抬起头来看着。
“我这里有一份科举制改革!”
“改革内容无非是以考试来决定一个人是否有做官资格!”
“而不是看一个人的出生是否有做官资格。”
“何为考试?”
“就当前天下问题,天下行事出一道考题,大家凭才能作答。”
“优者选入朝廷国子监、文学馆,再一次接受系统纯正的官场实习之后,选拔出佼佼者到天下为官。”
“如此一来,这样的官员既有才识又有做官经验,更能造福一方。”
“更为重要的是,咱们读书人有了鲤鱼跳龙门的机会。”
“咱们本来只是水底下的一条普普通通的鲤鱼。”
“但是通过那龙门,咱们一跃就能够成为皇帝身边的大臣。”
“能够把咱们的意见传递给皇帝陛下本人,而这正是咱们读书人应该追求一辈子的理想。”
有人在旁边迅速的记下了刘澈的这一番言论。
特别是鲤鱼跳龙门这样的经典话语,更是被记录在案。
读书人的情绪被调动之后,迅速的在他们心中发酵。
而这只是刘澈的第一场演讲而已。
接下来的十天之内,刘澈在长安城之中连着举行了数场辩论。
在读书人以及有学之士之中的威望进一步提高。
虽然大家都不知道刘澈的真名实姓,也清楚地看到刘澈是易过容的。
但是不妨碍刘澈的科举论,在整个长安城流传开来,甚至直达天听。
朝堂之上,李世民翻阅着奏章,脑袋疼。
里面无非是讲这段时间以来,长安城的大街小巷都在传颂科举论。
有部分饱学之士已经开始纷纷响应这场文化改革。
更有激进分子把刘澈的言论出了一本小册子,当做宣传的标语。
这其中不乏有好事者借机闹事。
但更多的是压抑了千年之久的读书人心中的那口气爆发了出来。
李世民此刻的脾气还算是不错的,他压抑住了自己的愤怒。
然后问下面的群臣:“诸位爱卿,这件事你们如何看待?”
这个时候长孙无忌房,玄龄等人都没有站出来说话。
他们这些大臣多多少少明白这一份科举论,上面说的那些方法确实有利于千秋万代。
但他们自己本身就是这一场政治既得利益者,砸掉自己的饭碗,他们还没有那么的无私奉献。
所以保持沉默,是他们应对这事件最好的利器。
但不代表别人不会反对。
有一些武将就想不通了站出来:“圣上,末将有话说!”
李世民一指他:“说说看!”
“末将自从在武德元年就开始追随太上皇一起为了推翻暴隋,把这条命豁出去了,打来打去十几年,身上伤痕累累。”
“到目前为止,爵封开国侯、官封右武卫将军。”
“这一辈子末将没什么要求,就想着自己的儿孙,能够不那么辛苦,好好的继承末将的爵位,一辈子平平安安的,能够安享一生。”
“现在有读书人说他们没办法当官,想通过考试中一个进士,然后进入官场,和咱们平起平坐。”
“那末将就要问了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下一章,请退出
来源4:feil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