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禁城内廷的寿康宫,位于慈宁宫的西侧,在寿康宫院落南端的寿康门前,有一个封闭的广场,广场东侧有一道门可通向慈宁宫,被称为“徽音右门”,道光皇帝最年轻的遗孀绫太贵人便是通过这道门,从慈宁宫来到了寿康宫里。
寿康门内的正殿就是寿康宫,殿内悬挂着乾隆皇帝御书的匾额“慈寿凝禧”,殿内有东西两座暖阁,东暖阁改成佛堂,历代太后、太妃均在此礼佛。
绫太贵人来到正殿的时候,先朝的几位太妃太嫔都正手持佛珠,由太监、宫女们侍候着在东暖阁诵经。道光皇帝驾崩的时候,已过花甲之年,但他的妃嫔们大多都只有三四十岁,就连作为道光准皇后的康慈太妃,在这时也不过四十多岁。绫太贵人在其中算是年纪最小的,道光皇帝驾崩时二十八岁,此时也只三十二岁不到。
绫太贵人的总管太监米玉山此时正从后殿出来,他提前来打探康慈太妃的情况,见到主子,他忙上前轻声说道:“禀主子:太妃今儿精神不错,午睡刚醒,正在寝殿喂鱼呢!”
康慈太妃的寝殿位于寿康宫的后殿,有甬道与寿康宫相连,绫太贵人让米玉山先走一步,前去禀报,自己整整发饰,踩着花盆底,从甬道穿过,来到寿康宫后殿。
到了殿外,米玉山已经里面出来,跟在他后面的是寿康宫的一位太监,那太监上前给绫太贵人行了礼,然后陪着笑脸,说道:“绫主儿,您可是稀客,太妃这会正在院儿里,您请进去吧!”
“好,”绫太贵人赞了他一句,“这声‘绫主儿’叫得可真甜,哪天到慈宁宫我那去,我赏你好吃的!”
“嗻,”那太监笑道,“蒙绫主儿抬举!”
绫太贵人在那太监的引领下来到康慈太妃的寝殿,殿内天井下的院落里,康慈太妃拿着鱼食正在喂鱼,身边六个宫女陪护左右。
绫太贵人上前行礼:“给太妃请安,太妃吉祥!”
康慈太妃经过几天的调理,病势已然好转,此时的脸色神情已与那次昏厥时大不一样,自从那次急症之后,太医院几位御医拟定了一套很合理的调理计划,通过用药,她的症状缓解了许多,所以,咸丰皇帝才在这个时候提出移驾圆明园的日程。
康慈太妃见到绫太贵人前来请安,便把鱼食递给身边的宫女,嘱咐道:“刚才喂得不少了,少喂些就行了!”
宫女接过鱼食,应了一声。
康慈太妃又看了看鱼缸里的金鱼,这才转过身来,见绫太贵人仍在地上跪着,便说道:“起来吧,在我这儿不用那么拘礼!”
“是。”绫太贵人站起来,“太妃的脸色看起来好多了,想必心情也舒畅了许多!”
“来,”康慈太妃引着绫太贵人来到屋内,“坐下来说。”
在屋里坐定,康慈太妃不冷不热地说道:“我这身子骨啊,算是刚从鬼门关里爬出来,说不定啊,哪天又得回去!”
“太妃想多了,”绫太贵人劝解道,“前些日子天气太热,难免会有些不舒坦,这回移驾到圆明园,太妃便可以好好儿地静养一番。等冬天再回来,脸色肯定又是大不一样。”
这几句奉承话倒是迎合了康慈太妃的心境,她拿着药茶喝了一口,问道:“慈宁宫那边住着怎么样?你也不常来我这儿坐坐!”
这句话字面上像是关切,实际上暗中带讽,绫太贵人心中暗道:“把我分到慈宁宫,不就是你的主意吗?这时又来说风凉话。”心里这样想,但嘴上仍得带着笑脸说道:“慈宁宫里也清静,往年佛堂里还能听到钟声,这些日子连佛堂的动静都没了,十分清静。”
“哦。”康慈太妃点了点头,脸上依旧没有表情,“慈宁宫佛堂里的人,大多都到寿康宫的东暖阁了,所以那儿也就清静了许多。”
“刚才来的时候,”绫太贵人道,“我在东暖阁也听到了,太妃太嫔们好像在里头诵经呢。”
康慈太妃道:“她们不懂诗词歌赋,也只能每日诵诵佛经,不像你,唐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下一章,请退出
来源4:17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