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繁体版
关灯
护眼
15,新版东吴隆中对(求鲜花)
加入书架 返回目录 查看书架

刘浩失落,是因为少了一位他比较敬佩的,值得结交的人物。

兴奋的事,原本历史中鲁肃做出的那些事迹,现在都将一件不拉的落到某位穿越者身上了。

既然认了孙权为新老板,而且也受了人家好处。

那刘浩怎么也得拿出点东西来,算是纳个投名状啥的。

对于拿出点什么,刘浩原本是需要合计一番的。

但既然这个世界没有鲁肃其人,那么问题就要简单多了。

在后世读初中的时候,刘浩就学过一篇的刘备三顾茅庐时,诸葛孔明对刘备当时的疑惑提出的一系列见解,以及诸葛亮就当时的天下大势,为刘备做出的一番规划。

二人的这一场对话,史称隆中对。

这一场简单的对话,使得刘备本人,以及后世无数的诸葛粉,皆对诸葛孔明惊为天人。

浓缩一下这场对话,再结合后来的历史发展轨迹,后人总结了一句话来对诸葛亮进行夸赞。

未出茅庐,已知天下三分。

真乃神人也1

然而,大多数人都不知道,早在刘备诸葛亮之前。

远在大江以东的鲁子敬,早已对自家主公献上过一篇东吴版本“隆中对”了。

鲁肃是一个大智若愚之人,在三国历史上虽然没有贾诩郭嘉,周郎孔明那般星光熠熠。

但是他深谋远虑,对许多事情皆有着自己的独到见解,终其一生,对于孙权,对于整个东吴政权做出的贡献,是不可小觑的。

要知道,鲁肃死的时候,吴主孙权可要比当初周瑜死时,要伤心得多。

此时,刘浩打算送给孙策的见面礼,便是当初那个鲁肃版的“隆中对”。

当然了,此时刘浩对于三国的整个历史进程,拥有着绝对的上帝视角,故而,他自然要对鲁肃的“隆中对”作出一些改动,再赠与孙权。

二人闲聊之中,孙权早已被刘浩对待天下局势的诸多独到见解和许多天马行空的思维方式深深折服。

看向刘浩的那眼神,简直就像是再看一件稀世珍宝。

与孙权天南地北的绕了一番之后,刘浩也早已在心中将自己精改版的“东吴隆中对”起草的差不多了。

刘浩突然收起闲聊的姿态,借用了隆中对诸葛孔明的一句开场白,正色看向孙权问道:“浩虽不才,愿闻主公之志!”

孙权闻言一凝,他知道,前番的闲聊都只是铺垫而已,真正上干货的时间来了。

刘浩其人究竟是一个真正的大才,还是只会夸夸其谈的庸才。

那还得看他之后拿出来的干货质量如何。

这也将决定着,刘浩出山之后,孙权将给刘浩提供一个什么样的职位。

孙权虽贵为江东之主,却主动站了起来,对刘浩的深深的鞠了一躬:“孤自继承父兄之基业一来,诚惶诚恐,常常夜不能寐……”

孙权洋洋洒洒的说了一大堆,大意便是,自己的天赋愚钝,文才武略都及不上自己父兄的万一,态度十分的谦逊。

刘浩看得出来他不是惺惺作态,他完全打心眼里就是如此认为的,可见孙权之心中对父亲孙坚,兄长孙策的敬仰。

紧接孙权又对父兄英年早逝嗟叹了一番,然后才慢慢向刘浩说出了此时自己心中的不安与困惑。

总结起来,那就是他该如何领导江东。

是该永远偏安一隅?

还是该进取中原?

是应该始终以复兴汉室为志?

还是应该早做别的打算?

…………

孙权一口气抛出了数十条疑问,这一些都是他自接掌江东以来,日夜思考,却始终得不出正确答案的问题。

言罢之后又冲刘浩再鞠了一躬:“请先生教我!”

刘浩回了个礼,清了清嗓子,道:“浩窃料之,汉室不可复兴,曹操不可卒除,为主公计,唯有鼎足江东,以观天下之衅。规模如此,亦自无嫌,何者?北方诚务多也……”

刘浩一口气,洋洋洒洒的将自己胸中起草好的改良版东吴隆中对给孙权念了出来。

其间,刘浩看到孙权忽皱眉思索,忽展颜而笑,后来甚至站到了刘浩跟前来,生怕听陋了一个字去。

直到刘浩说完之后半晌,他都没有再发一言,依旧认真消化着刘浩的每一句话,每一个字。

足足过去了一刻钟之后,才猛的站了起来,竟又噗通一下冲刘浩跪了下去,“先生之言,字字珠玑,句句良言,真让人拨开乌云见得青天,茅塞顿开也!”

刘浩吓了一跳,这反应也忒大了吧。

不过正好,老子要的就是这种效果。

但是人家毕竟是老板,不能老让他跪着,要是让外人看去,自己有多少脑袋都不够砍的,连忙将他扶了起来。

天色渐晚,孙权恨不得留在草庐跟刘浩彻夜倾谈,抵足而眠。

刘浩可不愿意,老子又没有断臂之癖,龙阳之好。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下一章,请退出

返回目录

若图片章节不正常,请点击报错后刷新页面(支持最新25章报错)

若章节正常,请不要点击报错,否则会造成网站打不开

来源4:feil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