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陛下,成功了。”
延福宫内一匹骏马拉着四轮车厢在大院内来回转圈。
太监张迪牵着马,扈三娘和琼英坐在车厢里,赵佶站在一旁观瞧,身边还站着工部尚书和一群工匠。
“傅雱,你看如何?”
工部尚书傅雱看的惊叹不已。
“转向自如,真是神了,陛下知识渊博,无所不晓啊,臣佩服的五体投地。”
赵佶哈哈一笑,喊道:“三娘和英儿坐在车里感觉如何?”
扈三娘答道:“陛下,四轮的马车比起两轮的又宽敞有平稳,舒服极了。”
琼英兴奋道:“曾经坐过的马车不似这样好享受。”
赵佶点点头道:“天朝历经数个朝代,一直没有令人满意的四轮马车,无非是缺少关键的部件。”
“转向器和减震器你们都会做了吗?”
工匠们齐身答道:“陛下所教,草民都学会了。”
“学会就好,你们回军器监之后,把制作技术传授给其他工匠,根据长官的要求,大量制造四轮战车。”
“是,陛下。”
赵佶研究历史发现,天朝古代的四轮车没有专门的转向装置,四轮车没法灵活转弯,只能直线行走,若是转弯就要靠马和牛的力量硬拐。
这样使用当然不方便,所以古代一直是两轮车为主流。
其实在前面两个轮子的共用轴的中部设计一个与底盘相连的枢纽装置,两个轮子的共用轴能够绕这个中部枢纽做大角度转动,这样,四轮车就可以方便地转弯了。
另外马车还需要减震,用来适应野外颠簸的道路。
通过设置牛皮拽拉模式来减震就可以完美解决这个问题。
但是要使马车安全舒适长久的行驶,还有一些重要问题要解决。
比如刹车装置,牵引挽具等,包括车厢的合理设计。
“傅雱,你们工部要善于挖掘能工巧匠,改进我们的工具,尤其是军用器具。”
“比如,马蹄铁的制作,安装技术,就很有必要在军队中推广使用。”
赵佶发现无论是战马还是驮运军事物资的牲畜,都没有安装马蹄铁。
但是这项技术,在唐朝时期就已经被回鹘所掌握,到了宋朝却没有广泛使用,实在是遗憾。
“马蹄铁?”
傅雱作为工部长官,不可能不知道马蹄铁。
“辽金铁骑,均有马蹄铁,党项羌人也会使用,不过我们大宋境内确实没有广泛使用。”
赵佶问道:“什么原因?”
傅雱答道:“陛下,我们大宋建国以来一直缺马,所以马蹄铁使用的少,久而久之,就形成不使用的习惯。”
这时工匠里一个老者道:“陛下,容草民说两句。”
赵佶道:“但讲无妨。”
“给马掌钉上蹄铁,不仅保护了马蹄,还使得马蹄更坚实地抓牢地面,让马匹拥有了更强大的奔跑能力,对骑乘和驾车都很有利。”
“即使是牛驴骡子等牲畜打上蹄铁之后,也能大大提高驮运能力,爬坡,长途,都会提供支撑。不过这项技术,中原人确实极少有掌握的。”
“其实可以高价聘请辽人,羌人的牧民帮我们制作马蹄铁,再安排工匠学习,相信很快就能掌握。”
“说的很好。傅雱,这事你尽快去办。”
正在谈话间,宗泽和李纲进宫觐见。
“陛下!”
“奥,来了,来看看朕设计的马车。”
宗泽和李纲一愣,皇帝还会设计马车?
只听说皇帝琴棋书画,吃喝玩乐样样精通,没想到还会木匠活。
这可都是奇淫巧技,皇上不会正常了几天,又变得不务正业,玩世不恭了吧。
宗泽和李纲心里一阵紧张。
“张迪,赶着马溜两圈。三娘和英儿坐好。”
赵佶下令道。
“是,陛下!”
扈三娘和琼英兴奋的小脸都红了,以后出门就坐这个四轮马车,既省力气又舒服。
这股新鲜劲就像是慈禧第一次坐汽车。
张迪还喊了一嗓子:“两位皇城使大人坐好了。”
张迪坐上马车,扬起皮鞭,轻微的抽了一下马屁股,马儿拉着三人围着大院开始绕圈圈。
“哦?这驾马车居然能如此灵活的拐弯,真是开了眼。”
宗泽瞪大了眼睛,露出一脸惊讶的表情。
“这,陛下是怎么做到的?”李纲好奇道。
赵佶呵呵笑道:“很简单,安装一个转向装置即可。你们看,一个小小的发明,就可以解决大问题。可见创新对一个国家是多么重要。”
“以后读书人的学习不能只局限在四书五经,诗词歌赋这些知识,也要学习一些推动社会发展的科学技术。”
“科学技术?”
众人惊讶的嘴巴张的老大,不明所以。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下一章,请退出
来源4:feil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