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繁体版
关灯
护眼
第三十三章 朕准备好了
加入书架 返回目录 查看书架

曾经有过这样一个统计,大宋的对外作战胜率高达七成以上,所以大宋的作战能力在历代之中并不弱,甚至可以说很强。

但是为什么却都以议和为结束,签下屈辱条约。

赵佶经过反复研究发现,宋军的阵地战和守城战胜率极高,很少失败,但是仅仅是防御为主而已。

无法有效杀伤敌军主力,造成敌人可以卷土重来,反复袭扰。

原因何在?

缺乏机动性。

以步兵为主的宋军即使打了胜仗,也无法追击以骑兵为主的敌人,达不到彻底击溃敌军的战术目标。

但是骑兵一旦完成对步兵的合围,那就是一边倒的屠杀。

打十次胜仗不如敌人打一次胜仗,于是越来越被动。

赵佶下决心征服西夏,不惜代价。

建立一支强悍的铁骑大军,才能使大宋真正强大。

但是饭要一口口吃。

赵佶的办法就是在战争中打歼灭战,设埋伏,扎口袋,坚决消灭西夏的有生力量。

打不打胜仗都不重要,关键是割人头。

西夏总人口不过200万,能够动员的极限兵力不过是50万。

大宋有人口近亿,换人头也要把西夏换光。

同时,暂停和西夏一切贸易,进行经济封锁。

西夏地区,一直以盛产食盐而著称,其不但有乌池、白池为代表的的散盐,还有河西走廊一带所产的岩盐。

西夏的盐称为青白盐。不仅品质好,而且价格低廉,性价比极高,竞争力远超大宋主流的解盐。

作为西夏政权的主要财源,赵佶打蛇打七寸,下令禁止食盐交易。

同时命令转运使从内地调集大量食盐免费供给西北边民,防止骚乱。

宗泽觐见赵佶,施礼道:“陛下,臣接到种师道八百里加急,西夏王爷李察哥率大军五万出横山直扑京兆府,大将李良辅率三万精锐攻打秦凤路。”

“来得好,命令种师道把口袋扎紧,狠狠打!”

“种将军已经按照陛下的旨意,命令部队只许败不许胜,诱敌深入,占据有利地形进行伏击。”

“嗯,五万大军,能够全歼吗?”

赵佶希望能够重创李察哥的军队,这可是西夏军队的主力精锐之一。

宋军以往也经常战胜西夏,但是总不能给予毁灭性打击,所以西夏总能恢复元气,卷土重来。

宗泽答道:“陛下,我已经集中了全国军器监的五千只神臂弓,全部配备给了种师道的弩兵。相信一定可以重创李察哥的军队,不过西夏骑兵擅长冲锋,逃窜,想要全歼,恐怕很难。”

赵佶显得有些不高兴,但是他也知道想要步兵为主的宋军追击西夏骑兵,只能想想而已。

李纲道:“陛下,静塞军铁骑已经初具规模,可以让林冲率兵参加伏击,必能有更多斩获。”

赵佶摇摇头道:“西夏这次动用铁鹞子没有?”

“没有。”

“静塞军的重新组建主要目标就是击溃铁鹞子。”

“林冲要当作奇兵来用,一旦捕捉到战机,就要把西夏打残,打死,不给反扑的机会。”

“铁鹞子”——西夏最著名的骑兵,这支有着三千人的重骑兵军团,分为十队,每队300人,担任队长的“皆一时之悍将”。

西夏骑兵中的王牌,除了用它作为最高统治者的护卫外,还用它来作为冲锋陷阵的“前军”。

这支骑兵装备精良,乘善马、重甲、刺斫不入,用钩索绞联,虽死马上不坠。

遇战则先出铁骑突阵,阵乱则冲击之;步兵挟骑以进”。

这支骑兵在纵横天下的蒙古铁骑出现之前,是世界上最凶悍的骑兵,也是所有党项敌人的梦魇。

铁鹞子的选拔方式基本是世袭,父亲的盔甲传给儿子,儿子的盔甲传给孙子,祖祖辈辈的流传,造就了流淌在血液里的武勇。

赵佶认定,要想使西夏从灵魂上臣服大宋,就必须打碎它的脊梁——铁鹞子。

而铁鹞子就是西夏皇帝的底气所在。

宗泽和李纲看到赵佶的目光充满了杀气,坚毅。

太原城被攻破,西夏援兵被包饺子,消息传到田虎耳里,大惊失色。

“众爱卿,宋江派兵抄了我们的后方,太原失落,京城危险。朕要打道回府。”

失了太原,威胜城随时面临打击,田虎心中恐惧,想要放弃御驾亲征。

兵部尚书李天锡道:“陛下,木已成舟,唯有逆流而上,不进则退。此时返回,军心不稳,实乃大忌。”

琼英道:“陛下,李尚书所言极是。待灭了宋江,威胁解除即可班师回京。”

田虎无奈只得硬撑。

扈三娘得到琼英密报,立即和宋江商议,夜袭贼军大营。

夜半时分,宋江命武松,鲁智深率步军两万攻打贼军左翼,李逵燕青率两万步军攻打贼军右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下一章,请退出

返回目录

若图片章节不正常,请点击报错后刷新页面(支持最新25章报错)

若章节正常,请不要点击报错,否则会造成网站打不开

来源4:feil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