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屋里的几女相处的还算融洽,李治便将心里的担忧放下了大半。
接下来他还有更重要的事情要去做。
“召少府寺卿入宫觐见!”
目送传令的太监离开,李治陷入了沉思之中。
从种种迹象来看,旱灾已是不可避免。
关中的存粮却不足以维持大规模的赈灾行动。
想要妥善的解决这场危机,必须从两个方面下手。
首先,必须尽早发动关中的百姓展开抗旱救灾行动,尽量将损失降低到最小。
其次,去关东各地大量的购买粮食。
但是这么做需要大量的金钱。
如今国库空虚,还需要支付文武百官的俸禄,以及维持一支五万人的常备军。
根本就拿不出多余的钱来。
所以,李治只能将主意打到属于皇家私产的少府寺头上。
这时,一名身穿官袍的中年男子在太监的指引下走了进来。
“臣,少府寺卿韦长松参见陛下!”
“爱卿免礼!”
李治打量了来人几眼,随即单刀直入道:
“不知少府寺能够筹集出多少钱粮?”
“微臣驽钝,不明白陛下话中的深意,还请明示。”
韦长松拱了拱手,做请罪状。
“朕夜观天象,发现一场空前的旱灾将席卷整个关中,为此需早做准备。”
李治背负双手,脑袋微微扬起,呈四十五度仰望天空。
配合着那句惊人的话语,令他整个人显得无比的高大和神秘。
韦长松明显是被惊到了,呆愣了几秒才回过神来,道:
“陛下的意思是购粮?”
“不错。”
李治很满意对方的反应,不枉他独自练习了那么久。
“扣除宫里宫外的用度,少府寺能拿出钱一百万贯,粮三十万石。”
韦长松在默默计算了一番后,报出了一个令他心头滴血的数字。
大唐的少府寺不同于汉时的少府,虽然职能差不多,但两者的体量却是相差几十倍。
导致两者能够调动的能量也截然不同,这笔钱粮已经是少府寺十多年的储蓄。
“不够。”
李治皱眉道。
一百万贯钱听着不少,理论上能买到上百万石粮食。
但实际上是不可能办到的。
从外地购粮至少一有小半钱得花在运费以及打通各处关节上面。
更别说,大规模购粮势必会抬高粮食的售价。
所以反映到实际的情况中,一百万贯钱能买到五十万石粮食就算不错了。
而且还得赶在旱灾爆发以前,否则所能购买到的粮食数量更是会呈直线缩水。
这场旱情具体的损失有多大李治也并不清楚,但他记得武曌向各地藩王一共借了两百万石粮食。
他的一切准备工作都是以这个数据作为参考。
“那就是还有一百万石粮食的缺口。”
李治沉吟了片刻,旋即抬起头看向少府寺卿韦长松道:
“如果以朕的名义向关中各大豪族借钱借粮,能够补上这个缺口吗?”
他这不是异想天开,朝廷急需用钱时向豪门大户借钱是早有成例的事情。
汉时有巨贾将高利贷放到了朝廷头上,最后竟然成功的连本带利赚了一大笔。
“陛下……此举或许可行,但与陛下的名声不利啊!”
韦长松面带这一丝苦笑劝谏道。
为了一个不确定的消息付出这么大的代价,到底值得吗?
“只要能够解决这场旱情,赔上些许名声又算得了什么!”
李治摆了摆手,脸上浑然一副不大在意的模样。
“再说,只要操纵得当,名声是赚还是亏,尚未可知呢!”
……
长安城向来是八卦新闻盛行的地方。
哪怕是皇宫里的秘闻,街头小巷一样有人说的有鼻子有眼,仿佛是亲眼目睹的一般。
不过,最近流传出的一个小道消息却是让整个长安城都陷入了不小的骚动之中。
云来酒肆。
一个黑壮的大汉心满意足的打了个饱嗝后,借着酒劲,神神秘秘的对着自己的朋友道:“你们听说了吗?”
“听什么?”
“皇帝陛下预言关中将迎来一场规模空前的旱灾。”这人挖着鼻孔,大大咧咧的道:“某家有位兄长的舅舅在宫中当值,据其所言,这是天子当着文武大臣的面亲口所说。”
“什么?”大家的好奇心一下子就被勾起来了。
黑壮大汉打开窗子看了看外面,然后压低了声音,道:“此事,出我口。入君等耳,不可再让旁人知晓!”
看着这人慎重的模样,大家都笑了起来,纷纷嚷嚷道:“兄台就别吊我等胃口了。快快说吧,我等保证绝不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下一章,请退出
来源4:feil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