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夜晚再次降临,舞鹤已经彻底变成了一座死城。
十万倭人被屠戮一空,舞鹤城及附近村庄连一只活着的家畜都没有剩下。
这是名副其实的鸡犬不留!
郑和命令将倭人尸体全部斩首,筑京观十座。
每座京观前立一石碑,上书:犯我大明天威者,虽远必诛!
大军修整了一夜,郑和在营中召开了作戦会议。
“诸位!”郑和注视着帐内的将校,
“倭人的援军应该已经在路上了,最快明日早晨即可到达!”
常继祖早就按奈不住了,啪的一拍桌子,
“他娘的,老子就怕这些矬子不来,爷爷我的大刀早就饥渴难耐了!”
“国公爷说的对,爷们的大刀早就饥渴难耐了……”
其他军官也纷纷叫嚷起来。
郑和被聒噪的不行,神情一肃,喝道:
“肃静!”
众将见主帅发怒,连忙禁声。
郑和继续道:
“皇上交给咱们的任务是把倭国的皇宫搬空,要想完成陛下交待的任务,
必须最大限度的消灭挡在路上的倭军。
据俘虏交待,倭国在京都府的总兵力不下十万,
明日很有可能会悉数前来,万万不可大意!”
众将一听有十万,不禁有些发憷,窃窃私语起来。
“十万啊,这也太多了点吧!”
“是啊,一个打十个,我怎么心里没底呢?”
……
也难怪众将担忧,自己这边满打满算才一万出头,兵力相差悬殊啊。
更何况,上了陆地,舰队就不能提供炮火支援了。
诸将的反应被马三保看在眼里,心头一阵火起,阴阳怪气的讥讽道:
“怎么?怕了?怕了的话趁早滚蛋,少在这里给陛下丢脸!”
众人一听顿时就炸锅了,
“怕他个求啊,老子可是大明皇帝的亲卫军,还从来不知道怕字怎么写!”
“对,爷们是天子亲军,别说十万倭军,就是再来十万、二十万老子也不怕!”
众将领越说我激动,皇帝两个字的分量,在他们心中可比泰山还重。
郑和见激将法奏效了,满意的点点头。
“好,这才有点御林军的样子!”
说罢,郑和霍然而起,下达了命令:
“现在,我命令!”
众将立刻肃然而立,静听主帅发号施令。
“明日,三更早饭,五更拔营,在此处准备与敌决一死战!”
马三保的拳头,砰得砸在了面前的地图上,
位置赫然是舞鹤附近的最高点青叶山。
青叶山是东面和西面有两个顶峰的双耳峰,两峰分别被称为扶桑马耳山和铗山。
这里真是舞鹤镇守府的制高点,也是通往京都府的必经之地。
两座山峰把通往舞鹤的道路夹在了中间,形成了一个宽度不足千米的山谷。
倭国的大军前来,必经此地。
郑和的大军天还没亮就抵达了青叶山,
然后迅速抢占了马耳山和铗山,并分别在两座山峰之上设置了炮兵阵地。
郑和的跟随炮兵一起登上了马耳山,居高临下,指挥作战。
其他步兵则依山列阵,并在谷口设置了许多鹿角,作为第一道防线。
倭人的大军要想从此经过,先要在鹿角前遭遇明军的火力杀伤。
羽林左卫并不全是步兵,还有一千飞骑伴随。
从兵种搭配来看,步、骑、炮皆有,可远可近,可守可攻,
在加上地利和武器的优势,以一当十,并不是不可能。
这是郑和的看法,他觉得最起码可以和十万敌军打个旗鼓相当。
愣头青常继祖却不以为然,他是见过那次校场演习的。
如果在平原上,无险可守,那要对付十万敌人可能会有些不足。
可现在,占据了绝好的地形,居高临下,呈猛虎扑食之势,焉有不胜之理?
郑和对羽林军的作战方式还不太熟悉,所以排兵布阵都是常继祖干的。
羽林军的三个营被分成了三个梯队。
一营就在鹿角后以六段兵线对敌。
一营的左右两翼是山坡,分别由五百飞骑掩护。
如今的飞骑,出了马刀、弓箭,还每人配有骑枪一把。
百米之外用骑枪射击,进入百米则用弓箭,近身用马刀。
可以说,这一千飞骑才是羽林军的王牌和尖刀。
二营在一营身后五百米的位置,同样以六段兵线展开。
他们将和一营轮番作战,毕竟可能真的有十万之众,不能一股脑全压上去。
三营则作为预备队,隐蔽待命,随时准备出击。
一切都准备好了,战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下一章,请退出
来源4:feil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