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允炆问离得最近的一个老匠户:
“老人家,家住哪里啊?”
老匠人一听皇帝问话,既激动又害怕,诚惶诚恐的又跪了下去。
朱允炆赶紧一把扶起:
“老人家,不必如此,咱们坐下说话,聊聊天!”
说着朱允炆一屁股就坐在了地上。
见老人还瞪大着双眼,局促不安的站着,又招手让他也坐在自己跟前。
其他匠人见了眼中都露出了神采,窃窃私语起来:
“谁说皇帝都是高高在上的,这不是也和我们一样往地上坐嘛!”
“你知道什么,这也就是当今天子爱民如子,你什么时候见过提举司的大人们和咱们这样过?”
“就是,皇上比那些官员可亲切多了!”
提举司的官员听见大家的议论,脑门上的汗就止不住的往下流,不停地拿衣袖擦拭。
对大家的议论朱允炆当然也听见了,而且听的很清楚,连离得最远的一个匠户忍不住悄悄放个很小的屁都被他听见了。
也不知道为什么,自己最近力气一天比一天大,感官也比之前强了不少。
昨晚生气拍了桌子,等张怀远和殷成熙走后,那张上等黄花梨的案几居然散架了。
桌面上留下了一个深深的手印,朱允炆理所当然的又把这种现象归功于系统了。
话说这系统也好久没露面了,也不知怎么搞得。
朱允炆拉着老人粗糙的手,继续聊天。
“回皇上的话,小老儿一家是从福建被调来的。”
“你们在这里做事,可还能吃饱?有多少工钱啊?”
“回皇上,吃得饱,吃得饱,工钱……工钱……”
老匠户吞吞吐吐的,还回头看了一眼提举司的官员,欲言又止。
这一看可不得了,朱允炆见老人犹犹豫豫的,也跟着回头看了一眼。
把提举司的官员吓得差点晕过去。
“老人家,不要害怕,朕为你们做主,有什么不妥就大胆的说出来。”
老匠户仿佛下了很大的决心,一咬牙,脱口而出:
“皇上啊,我们这些人时代都是匠户,吃穿方面由官府发放盐粮和衣物,至于工钱却是没有的。
本来勉强还能养活一家子,可这几年燕王叛乱,我等的盐粮发放日减,有时还会拖上好几个月,因此尝尝挨饿!”
老人说到这里长长的叹息一声。
朱允炆却越听越不是滋味,冲身后的提举司官员吼了一声:
“你给朕滚过来,朕想听听你的解释!”
提举司官员吓得一个激灵,扑通跪倒,爬到朱允炆脚下,颤抖着回道:
“臣有罪,臣有罪!”
“给朕说说,你有什么罪啊?”
“这个……这个……那个……臣……臣也不知所犯何罪!”
朱允炆被气笑了,这家伙有意思,自己请罪又说不上又什么罪。
“朕问你,可曾可口过匠户们的盐粮衣物?”
官员连忙摇头。
“那工钱呢?”
官员再摇头。
“当真?”朱允炆再问。
官员再次确定的点头。
“张怀远,他所言可有问题啊?”
张怀远朗声回答:“回皇上,句句属实!”
朱允炆满意的点点头,对这个一身肥肉的提举司官员兴趣大增。
“起来吧,既然张大提督说你没问题,那朕就暂且相信你!”
这官员这才如蒙大赦,慌忙站了起来。
“朕问你,这个老人家所说的事情到底是怎么回事?”
“回皇上,张老伯所说盐粮一事,确实是因为朝廷发放的粮食有所减少造成的。
燕王叛乱期间战事不断,朝廷粮食紧缺,到处都在节衣缩食,因此委屈了这些匠户。
至于最近嘛……”
说到这里胖官员也由于了起来,朱允炆脸色一沉刚要发怒。
哪知道这个死胖子察言观色的本事一绝,赶紧继续道:
“最近皇上不断下旨要各地征集粮食,今年的收成据说有很大一部分进了国库,所以才……”
胖官员没有再往下说,偷偷抬起眼皮瞄了皇帝一眼,
见皇帝没有发怒,顿时松了一口气。
朱允炆终于明白了,自己前阵子为了改造全国的军队,征集了两百万石粮食。
没想到,造成了今天的恶果。
朱允炆顿感惭愧,都是自己考虑不周,苦了百姓了。
看来,以后得多加留意了,百姓吃不饱肚子可是会造反的。
想到此,朱允炆对这个胖胖的官员大感兴趣。
“你叫什么名字啊?”
“回皇上,微臣勾设俊!”
“勾设俊?”朱允炆听到这个名字顿时哈哈大笑起来。
来源4:feil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