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繁体版
关灯
护眼
第二十八章 宁国的工业雏形
加入书架 返回目录 查看书架

高宠一行过了小岭关,再进去就是宁国的山中小盆地,四周都是大山,这个盆地有方圆20里,宁国县的东及东南边属浙西的天目山余脉,有关山、老虎山,燕子山、青山,在老虎山上有一座龙骨寺,有寺就有庵,在关山脚下有一座大慈庵,这是关家祖上助建的,有很多年了,香火很盛。宁国的西北部山脉却属黄山余脉,有独山、蒿山尖等,东西两边分别有起于天目山水系的东津江和起于黄山余脉的西津江这两条江,中间还有一条小江中津江,在汪溪汇合在一起进入水阳江。

宁国就是一个山水间的小县城,非常的美。县城不大,整个宁国县不足万户,但近为段时间新来的外乡人较多,主要来自京西南路,宁国正经历一次大的外来人员的迁移时期,根据史书记载,搬家来的人主要来自应山县(广水),八大名关之一的武胜关就在应山。此次金人来袭,应山武胜关破,居民往外大量外逃,其中一部分人来到了宁国。

县城的四周是良田,田里的水稻已开始抽穗,这时的稻谷都是单季稻。不觉已是七月(阴历)。

过了大慈庵又走了约五里,到了关家,关家不小,虽没高家的气势,但青砖青瓦房,主屋是两层的硬山顶式。这在宋代并不多见,可以说是相对较新房屋营造式样,主屋五间正房,可见祖上曾做过大官,按照一般规定,一般低级官员不得拥有五间以上的建筑。据关裕的解释,其祖在太平兴国,太宗时期做尚书省下吏、户、礼、兵、刑、工六部之兵部郎官,这可是相当部长级的大官,实职。但其后,关家的后辈子孙没有出色的人才,官越做越小,到了关裕父辈一代,也只是在宁国做个县丞。说到这里关裕也不无概慨。

高宠一行见过关裕的父母家人,史李孙家闻讯而来,关家父子一别经月,各种情感,酸甜苦辣略过不提。

当天,高宠以义子的身份带着关裕、大柱专门拜见了宁国的关、史、李、孙各家义父母,并让大柱将礼物一一送出。

宁国的关家除了庄园的种植,主要经营一间是造纸坊,规模彼大,还有一间小酒坊,但产量并不太高,与原先的高家酒坊差不多。但关家所造的纸即是知名的宣纸。由于宣纸有易于保存,经久不脆,不会褪色等特点,故有“纸寿千年”之誉。宣纸出泾县,是因为泾县的产量高而且宣纸的主要原料青擅树皮就出于这一带。宋后出名的造纸家族小岭曹氏宣纸那是后来的事。

关家出宣纸这是高宠参观了关的纸坊才知道的事,关家的纸坊一般人是不能进的,如不是关裕的义弟这层关系,就是再重要的客人也不会让人参观。宋朝的保密意识很强。各家都是做宣纸,但做出来的纸还是有差别的,关家也算得上的有些名气,这时虽然没有品牌的概念但关家宣还是很在乎产品的口碑。

看到关家严格的工艺技术管制,高宠想起前事日本人偷盗宣纸生产工艺和景泰蓝技术的事,虽然日本人可恶,但更多的自己专利技术的保密意识不足,这也让高宠对自己核技术的保密控制更加重视起来。

宣纸有十八道工序,经过浸泡、灰掩、蒸煮、漂白、制浆、水捞、加胶、贴洪等十八道工序,历经一年方可制成。浸泡后的树皮用锤捣烂,再用是石灰水水解,石灰是碱,但用效果差用时长。漂白的方法是用硫磺的烟熏,让古人想到用硫磺熏制也是不简单的事。但不管它多么原始,已接近现代的工序了。

史家是做印刷出书,也许这个“史”姓就说明史家前辈的职业。史家出书用的还是雕板为主,这时虽说毕升发明了活字印刷,但还不好用,特别是因为用的是泥字,字型较大,着墨也不是很好。重要的书还是用雕板。

李家主要是做麻布(葛)和丝绸,产量不高,用的土法缫丝,手纺工艺,也有一间印染辅和一些商辅。李家算是多种经营。

孙家则以制陶为主,瓷器也有但质量较差,产量很低,主要供应自己的低端市场,正是从制陶向制瓷的转化期中。

各家转了一圈,对各家的情况高宠已心中有数。

这就宁国县的四大家,高宠在参观的时候,也与各家的家主进行了简单的交流,有心想把四家整合在一起,进行生产技术的改进和扩大生产规模,各家的反应很积极,特别是关裕的关家,他父亲关培元,听了儿子这三个多月的经历,对高宠好奇,关培元是一个较为和睦的人,很让人有亲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下一章,请退出

返回目录

若图片章节不正常,请点击报错后刷新页面(支持最新25章报错)

若章节正常,请不要点击报错,否则会造成网站打不开

来源4:17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