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亨侧目,看了李白一眼说道:“李将军有何话要说?”
“太子殿下可知,安禄山起兵叛唐,这些士兵中,有多少蕃帮势力?”李白淡淡的开口问道。
“太子殿下又知不知道,安禄山与史思明也是胡人?而那史思明,通晓六蕃语言,太子殿下,还请斟酌。”
李白说完,淡漠的看着李亨。
李亨听着李白的话,脸上微微有些挂不住,说道:“李将军所言,本宫自然知晓,可东都洛阳亦是我大唐帝都,更是天下之中,怎可长时间据于贼寇之手?长此以往,我大唐天威何在?”
李白不禁冷哼一声,这太子还真是个政治天才,但很可惜,政治天才往往很好面子,不懂得分析战局,对战事一知半解,就知道,我有兵,我得打,但是不知道该怎么打,该先打什么,后打什么。
唐朝前期的先君,都比李隆基李亨之流,更懂得这方面的事情,毕竟他们是马背上打下来的天下,而后世之君多半享尽齐人之福,只知道自己天威不可冒犯,所以才有了这样的政治思想。
李白再次站了出来,对李亨说道:“太子殿下,不是末将托大,若不是末将死守长安,这大唐今日都已不姓李了,值此危亡之际,您不觉得咱们首要该考虑的,是如何将叛军全部消灭,而不是您那可笑的威望?”
李白的话说的很不客气,不过话虽然难听,道理却是任何人都无法反驳的。
通俗来讲就是,你特么都快饿死了,你还在乎面子?
李亨的想法就是,即便我饿的吃糠咽菜了,也得让人看着我是锦衣玉食,毕竟面子不能丢。
可大唐现在是什么情况?
满目疮痍啊!
若不是李白站出来,大唐天子都特么让人打跑了,皇宫都得让人家给占了,这个时候还想着自己的所谓天威,的确有点可笑了。
虽然李白打了胜仗,可叛军一日不剿,随时都有卷土重来的可能。
李亨被李白怼的哑口无言,激愤之下怒道:“李白!休得居功自傲,你守我大唐天下,自是功臣,但冒犯我大唐天威,按律当诛!”
“你要杀我?”李白大步朝前一迈,目光冷峻的望着李亨。
李隆基看见李白与自己的儿子有点水火不容的架势,立刻劝阻道:“升儿不得无礼,李将军所言非虚,快快给李将军道歉。”
李亨诧异的转过头看着李隆基。
他没想到,当自己和李白发生争执的时候,他这个做父亲的,居然胳膊肘往外拐?
就因为李白立下了功劳?
他不知道李白在李隆基心目中的地位,毕竟如果没有李白的话,他李隆基今天不可能,还正襟危坐在这龙椅之上。
李亨不敢忤逆自己的父皇,不甘心的看了李白一眼,冷冷说道:“是本宫欠考虑了,还请李将军恕罪!”
李白没有理会他,转过头对李隆基说道:“陛下,史思明务必早早铲除,否则一旦他拉拢了多方蕃帮势力再卷土重来,后果不堪设想啊!”
李隆基点了点头,他现在对李白的话简直就奉为金科玉律,说啥信啥,连忙说道:“那征范阳一役,就由李将军挂帅,率领天策府以及玄甲军等前往,如何?”
李白却摇了摇头,说道:“天策军是必定要去的,可是陛下,末将早就说过,我的心不在战场之上,我不想去。”
李白此话一出,满朝文武哗然,议论纷纷。
“这,李将军练出如此神勇的天策军,自己却不上战场,这是为何?”
“李将军三思啊,这天策神军如此神勇,再加上李将军简直是如虎添翼,定可将范阳踏平!”
“是啊,李将军若是不去,这仗恐怕没那么好打啊!”
听着群臣的议论,李隆基也叹了口气,他又何尝不知道,李白早就跟自己透漏过自己不想带兵打仗的想法,只是一直拖来拖去,拖到了现在。
李隆基无奈的摇了摇头,对李白说道:“李将军,你若不去,可有合适的人选啊?”
李白淡淡的一笑,拱手说道:“当然有,天策府,秦嫣影。”
秦嫣影此刻正站在大殿之上,听到李白说自己的名字,有些惊讶。
而李隆基的目光则看向了她。
“这...秦将军固然神勇,可奈何年纪太小,又无战场经验,如何能统帅三军啊!”李隆基有些艰难的问道。
李白却反问道:“末将今年五十四岁,也是第一次上战场。”
来源4:feil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