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皇宫,御书房。
“来人,速召长孙无忌、房玄龄、杜如晦来此议事。”皇帝李世民命令道。
“房玄龄,你去赈灾放粮,记住,米面中适当地掺杂一些碎石细沙。”
“杜如晦,你去彻查那帮贪官污吏,另外,重点统计一下最近销往北边的箭羽是何情况。”
“长孙无忌,你去再次核对国库的钱粮,以及统计一下受灾的具体数字,以留后用。”
房玄龄和杜如晦两人,素有“房谋杜断”之称,自跟随李世民以来,还是第一次开如此简单的议事会。
在以往,基本都是由房玄龄先谋划,上陈意见,再经过众人商议,然后杜如晦斟酌之后,才会下论断。
“陛下,何出此言?为何要在米面里掺杂沙石?为何要去统计箭羽的数量?”房玄龄和杜如晦对视了一眼,又抬头看着皇帝李世民,不解的问道。
“在米面里掺杂沙石,那些官员便会觉着劣质,不会去贪污克扣灾粮,如此一来,难民自然都能吃到了。”
李世民笑了笑,继续说道:“突厥近来大量暗中购买我军的箭羽,此事需加急去处理。”
房玄龄和杜如晦两人暗自惊叹陛下的才能,可又十分好奇,陛下久居宫中,凡事都是先由他们几个重臣先翻阅之后,拟好奏章,再呈交陛下定夺。
这宫墙外面的小事,陛下可是如何得知?
更让他们困惑的是,陛下今日的圣裁,极为妥帖。
这?
“陛下,臣还有一事要禀报,不只河津发生大旱,永济、平城等其它县也遇此大灾,臣惶恐……”房玄龄接着禀报道,大旱可是天灾,他也没有办法。
“杜大人与臣也预算过,今年的国库粮仓内的余粮,怕是难以为继,灾民越来越多,而国库存粮愈来愈少。”
“是啊,前朝隋炀帝昏庸无道,倒空国库以行乐,本就没有留下什么存粮,偏遇今年这大旱,我等实在不知该如何是好。”杜如晦在一旁补充道,反正把帽子扣到隋炀帝头上就对了。
“各地方均有上报,灾民有饿死的,也有闹事的,虽被地方官员压了下去,可总归不是长久之计!”
“陛下,若民生不保,则社稷有恙;社稷若动,则大唐命脉堪忧!”房玄龄堪忧地说。
“二位爱卿真的没有办法了吗?”李世民眉头微蹙,这二人一唱一和,打的好太极!
“若是以往干旱的话,军队专属存粮尚可调动。只是听说,最近北方突厥又有异常,军粮不到万不得已不能动啊!”杜如晦道。
“陛下,臣等……暂无良策!”房玄龄说话有些颤抖,按照往常,必定是龙颜大怒。
何况此次,事关万民社稷,房玄龄早已做好了挨骂的准备。
李世民抬头看了看这两位素有谋略的爱卿,吧唧吧唧地说了这么多,还是束手无策,满面愁容。
该如何是好?
万民和军队,皆乃大唐根基。
常言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这没有粮食,房杜二人,就算再怎么是治世之能臣,他也无可奈何,变不成粮食啊。
二人正准备听候着陛下的数落,哪怕是被罚俸禄的降罪。
“两位爱卿忧国忧民,辛苦了。这各地干旱的问题,朕已都知晓了,此事就由朕和无忌来处理。”李世民不慌不忙地说道。
长孙无忌在一旁点了点头。
房玄龄只当是陛下在宽慰他二人,说道:“敢问陛下,您将如何解决此事?这可是数万张嘴,还等着吃饭呢!”
“朕准备引入新农作物,无忌也已经看过了,二位爱卿无需多言,只需将刚安排的事办好,朕自有良策。”李世民自信地说道。
房玄龄和杜如晦更加不解了,陛下说的新农作物是什么?当真能解决干旱?
只是,陛下让他二人无需多言,便也没再多问。
两人将信将疑地齐声说道:“陛下圣明,臣等告退。”
李世民挥了挥手,让他二人退去,只叫长孙无忌一人留下。
“去国库取二十万两银子,收拾一下,随朕出去一趟。”李世民想赶紧出宫,把他这笔大生意成交了。
“另外,记得带两坛好酒。”李世民吩咐道。
……
长安城外,卧日山寨。
“赵寨主,俺老李来看你了,红薯可备好?”
“老李,还以为你不来了,我的银子呢?”赵子枫更在乎的是,老李的银子到位没,毕竟不是个小数目。
“都在这儿。”
“走,带你去地窖里看看红薯去。这两日都熟了,便命人先后抛了出来。”赵子枫道。
“这都抛了出来,不怕都坏掉?”李二毕竟第一次听说红薯,不解地问。
“怎么会坏掉,这红薯很易储存,放个半年多不成问题。”赵子枫哈哈大笑。
李二与老孙都窃喜,产量高、易储存、还美味,花二十万两银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下一章,请退出
来源4:feil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