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阁。
群臣坐在那一言不发。
谁也没有想到,小皇帝这次如此心狠。
周威被顺天府尹判处斩立决,已经在午门外人头落地,让他们空欢喜一场。
就在众人以为事情到这里就结束了,朱由检又抛出一个重磅炸弹,遣散宫女太监出宫。
这里面不乏各个势利埋在皇宫的眼线,如今被朱由检全部遣散,瞬间让他们两眼摸黑。
不能时时掌握皇帝的一举一动,对这些官员来说是可怕的。
可朱由检体恤天下百姓,不愿耗费大量银子在宫中,站在了道德制高点,让他们有苦说不出。
整个皇宫只留下宫女、太监各两百人,许多无用的机构全部裁撤。
朱由检身边更是留下几个信得过小太监,金吾前卫也换成了黄得功。
这位武将在明朝濒临灭亡的时候,率领勇卫营东征西战,直到流尽最后一点血,誓死不降,战死在杀场。
对于英雄,朱由检赋予他们崇高的敬意,凡是为大明征战而亡的,无论身处那个阵营,他都要重用。
当然,像黄得功这种出身辽东的底层武将,东林当还不屑拉拢。
卫戍皇城的上直二十六卫亲军,随着文臣的权利越来越大,除了锦衣卫和金吾前卫,其它都归在兵部名下。
这恐怕也是明朝皇帝总能意外死亡的原因。
朱峰穿越而来,在外人面前表现的一脸轻松,其实骨子里怕极了这座皇宫。
虽然上天赋予自己一身蛮力,可饮食下药,焚香带毒,各种意外,还有暗杀。
明朝十六位皇帝,有十个都没能活过四十岁。
整个皇宫到处危机四伏,让他终日都活在恐惧中,连睡觉都恨不得睁着眼睛。
想当年,以杨金英为首的宫女,趁嘉靖帝熟睡之时,差点用麻绳勒毙他。
可见在明朝当皇帝,是一个多么危险的职业。
经过一段时间考察,外乡人秦穆和他的同伴,幸运的成了宫中侍卫,每天十二时辰守护在朱由检身边。
当得知面前的少年竟然是皇帝,秦穆和同乡跪了一地,觉得外界的评说都是谣言。
这些天他们发现,皇帝勤政爱民,体恤下属,哪有外面流传的那般不堪。
他们的家人全被留在皇庄,锦衣玉食不敢说,肯定不会缺衣少吃,孩子还被送去了学堂,成了天子门生。
这些西北汉子性格直爽,皇帝就是自己的恩人,哪敢不效死力。
阳春三月,春回大地,皇庄内一片火热。
朱由检带着周皇后亲自播种,他要从一点一滴开始积累声望,改变民间对皇室的不满情绪。
听说天子要组建新军,秦穆主动站出来,愿意为天子分忧,回陕西招募新兵。
四战之地,民风彪悍,京营也该换换血,便同意了秦穆的请求。
自己每多招收一个新兵,陕西就少了一个叛军,何乐而不为。
一切都在按照自己的计划慢慢进行,美中不足还是缺银子。
“狗娃,家里没盐了,你去找刘婶借一点。”
“知道了。”
朱由检蹲在地畔,听到妇人和儿子的对话心情大好。
“走,回去。”
带着护卫回到皇宫,他立马找来王承恩和李若琏,让两人各挑选一百人交给自己。
然后又找来黄得功,让他派个可靠的人。
下午人就到齐了。
黄得功派来的叫孙永元,还带领五十名亲卫。
东厂和锦衣卫各派了一个百户,手下全是精英。
按照历史,孙永元本应是勇卫营,力战而死。
朱由检在明史上看到过这个名字,对黄得功选派的人手很满意。
赐给孙永元一张秘法,命令他带人去天津卫建立盐场。
这张秘法当然来自那座无所不螚的图书馆,以上面的方法晒盐,不论是质量还是产量,都要超出现在工艺。
堂堂一国之君,竟然没有那些大盐商过得滋润,说出去谁信!
给天子办差,那个敢阻拦。
孙永远一到天津卫就招募了工人,按照朱由检的提供的秘法,在平坦的海边圈了一千亩地。
东厂番子和锦衣卫分布四周,禁止闲杂人等入内,皇室的第一家盐场就这样开工了。
朱由检也不怕被大臣说成昏君,前几任皇帝已经够胡闹,也不差他一个。
晒盐的同时,他把城里的生意全关了,十几家皇店全改成销售食盐的地方。
后世的经验告诉他,做中间商哪有掌握一个产业链强大,与其便宜那些富贾,不如用来养军队。
来源4:feil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