暴雨过后,又经历了一场婚飞大混战。
不管是草铺蚁王国,还是坡地黑细长蚁,还是林叶的蚁巢,都处在百废待兴的状态。
新后的入住,3000只进化蚁的羽化,固然让蚁喜悦。
但是,这已经是过去,没必要沉浸于过去的喜与忧,要向前看。
蚁巢将迎来新的一天。
林叶调整好了情绪,投入了蚁巢的重建工作中。
首先是蜚蠊养殖场的重建。
蚂蚁没有太多工具,只能用上颚和前足,将泥土一粒一粒的搬运到树洞外。
不过,蚁巢别的不多,就是蚂蚁多。
调派1000只进化蚁,配合10000只普通工蚁,先将塌方的泥土,清理出来。
进化蚁负责挖掘。
它们的上颚更发达,力气更大。
它们先将大的泥块、榕树根须、石头咬碎,轻而易举,再切割后,交给普通工蚁,搬运到洞外堆积。
蚁多就是力量!
只用了一个上午,树洞的清淤工作,基本结束。
接下来是重建。
这次重建,林叶优先考虑到了树洞的排水系统。
林叶仔细研究过后,决定在高山榕树桩东边的森林边缘,挖掘出一个更大的蓄水池。
再挖掘出一条从树洞,通往蓄水池的地下溪流。
下雨时,雨水流淌进来,可以顺着地下溪流,流淌进更低矮处的蓄水池。
此外,不止是树洞内的积水,其它地方的积水,也可以通过挖掘小沟渠,引入蓄水池中。
这样一来,可以尽量避免再出现遇上暴雨,全家被淹的情况。
蓄水池自然不能只蓄水,不放水,那得多大的蓄水池?
林叶准备沿着森林边缘,往南走,向斜坡桉树丛,开挖一条沟渠。
这样可以绕过荒草地,让沟渠的水,汇入河道。
听起来,这是一个浩大的工程。
事实上,的确是!
林叶估算了一下,不提其它,就从蓄水池到河道的沟渠,起码有300米。
即使是个人类,这趟活都得干个一两天。
换成是普通蚂蚁,子子孙孙一起上阵,估计要个七八代的努力。
但,林叶还是决定去做了!
凡事,就怕一个“难”字。
因为“难”,就不去做了,那永远无法成功。
经过林叶的实地考察,沟渠的挖掘,没有说起来的那么难。
森林边缘和林地相接的地方,从榕树根东北面开始,渐渐往下,形成一个立体“V”字。
当然了,这个“V”字,比较扭曲。
这是被山水冲刷出来的一条沟壑,没雨的时候,是一条深沟,有雨的时候,就成了天然排水渠。
这是地势基础。
然后,这儿有过人类开垦。
人类开垦林地,也会考虑到排水问题。
所以,在这条路线上,断断续续,有人类挖掘出的排水沟。
只是这条排水沟,随着人类不知所踪,树叶飘落,雨水侵蚀,堆积起沙土、残渣,堵塞住了。
如此一来,就很简单了。
先挖一条连接排水沟的沟渠,再疏通排水沟,引入“V”字沟壑。
排水系统的构建,绝不是一朝一夕,整个工程,可以细划,分为数个部分。
在那之前,蜚蠊养殖场的重建工作,还是摆在最前列。
清理淤泥、积水,重新规划,挖掘巢室。
差不多两天的时间,蜚蠊养殖场,基本完成重建。
并在原有的基础上,扩张了三分之一。
蜚蠊养殖场的扩建是必然的。
蚁后的增加,意味着工蚁的增多,蚁巢需要更多的食物。
树洞内的黑胸大蠊,生命力顽强。
即使被坍塌的泥土掩埋的那些幼虫,依旧存活了90%!
在工蚁的精心照料下,黑胸大蠊族群,大肆繁衍,已经有了将近五千只。
林叶决定扼制黑胸大蠊的数量了。
在新蚁后的工蚁羽化出来前,将黑胸大蠊的数量,控制在五千只以下。
这个数量不难控制。
一个中等巢室,安放100只黑胸大蠊幼虫,50个中等巢室,就是5000只。
这个阶段,黑胸大蠊成虫产出的卵,可以用来喂养蚁后。
黑胸大蠊的新卵,有一丝甜味,营养丰富,很受蚂蚁喜欢。
但它用来繁育幼虫,显然更划算,能养活更多的蚂蚁。
所以,虫卵就成了蚁巢中的奢侈品,专供蚁后。
一般的蚂蚁,无福享受。
林叶自然有那个福气。
一只进化蚁送来的黑胸大蠊虫卵,引起了他的兴趣。
来源4:feil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