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送上门的靶子
朱慈烺通过安插的太监,得知崇祯并未打算将他召回宫中的打算,稍微松了口气。
接下来的整个二月份,白楼新城都在加班加点的忙碌着,京城周边的流民越来越多的往白楼新城的方向汇聚,给朱慈烺带来了不少人力资源。
为了防止鼠疫蔓延,朱慈烺凭借着后现代的知识,命人建立了隔离区和观察区,同时对白楼新城内外的居民聚集点进行石灰消毒,新建了很多卫生设施,颁布了卫生条例,命令新城内的所有人都必须严格遵守。
还大力搜刮医师,不管是田间乡下的赤脚医师还是城镇里的医师,都被整合起来成立了一个个医疗小队,对新城内外的病人们进行救治。
因为朱慈烺手里缺少银两,所以这些行动都是建立在粮食的基础上,拥有从新手大礼包里开出的一百万斤粮食和二三十万斤蔬菜、肉类,让朱慈烺有了指挥人做事的底气。
而不管是那些流民还是白楼新城以前的雇农们,在大米饭的诱惑下,都积极加入了白楼新城的建设,胆敢违抗皇太子殿下的命令,轻则驱逐出境,重则人头落地。
逃荒了大半年甚至数年的流民们,自然向往稳定的生活。
但在整个混乱的时代,自然也有不少偷鸡摸狗之辈,甚至是亡命之徒。
在东宫卫队抓了一批作奸犯科的地痞流氓,直接拉到新建的城门口砍头血祭后,因为大量流民涌入而有些危险的治安稳定了不少。
除了现有的万亩良田,朱慈烺还组织人手进行垦荒,对白楼新城周围的土地进行重新丈量,将因为鼠疫和前几年满清入关掠夺而空置下来的土地进行重新分配。
按照每一个农庄,一百亩田地安置两名系统农民和八个流民的份额,一个农庄就能安置下来十户人家,大约20-30人左右,一万亩田地划分为一百个农庄,便能安置两三千流民。
而需要安置京师周边二十万流民,至少需要七十万亩的土地。
但京津地区的土地也被开垦的差不多了,朱慈烺没办法变出土地来,只有把目光对准了那些往年被满清入关掠夺而导致无主的土地。
但这便不可避免的触及到了通州士绅的利益。
“哈!杀!”
“杀!杀!杀!”
白楼新城以北三里外的军营内,一千多名东宫卫队士兵们正在进行操练。
虽然最初东宫卫队只有两百多人,但经过这半个月的招募、淘汰、筛选,已经增加到了一千三百人的规模。
现在能留在东宫卫队的都是身强力壮又听从命令的士兵,他们衣着蓝色布甲,分成数个方阵,手持刀盾、长枪或火枪,操练着最基础的军阵排列。
看台之上,朱慈烺也换了一身戎装,看着校场之中的吴子玉正在训练着军队,曹武带着几名锦衣卫护卫着他的安全。
虽然才十三岁的年纪,但因为出身皇家,从小锦衣玉食,营养没有落下,长得倒是有一般的成年人高大,穿上戎装不会让人觉得太幼稚。
“这东宫卫队,算是略有战力了。”朱慈烺看着练了半个月的军队,微微点头。
他可是招募了不少系统战兵充入东宫卫队,又从流民中招募了一些好底子的青壮补充,之前那些混日子的勋贵子弟大部分都被朱慈烺踢回京城了,只有少数个别坚持了下来。
让朱慈烺不由感慨,虽然武将勋贵早已没落了,但好歹还是有些不甘腐朽的新芽试图破茧。
朱慈烺的东宫卫队严格说来并不算明军正式编制,所以为了不落人口实,东宫卫队的编制与现在的明军编制都大有不同,以十二人为一队,三队为旗(36人),三旗为哨(108人),三哨为司(324人),三司为营(972人)。
目前东宫卫队主力为两个步兵司和一个火枪司,一个骑兵哨,一个炮兵哨,一个后勤哨,总兵力一千三百人。
操练的军阵也是以戚继光的军阵和近代军阵结合,火枪的配比达到了4:1。
不过因为朱慈烺没有办法借助京城的兵仗局,只能靠着自给自足,系统的铁匠铺虽然也可以制造燧发枪,但一是效率比较低,二是原材料受限。
一边自造,一边靠着大运河跟天津卫走私买卖,从天津卫买的火绳枪进行燧发枪改造,朱慈烺才将东宫卫队的火枪司的装备率勉强达到四分之一,但剩下的缺口可不是一时半伙能填满的。
所以这段时间朱慈烺正在命铁匠铺的老师傅们试着研制水里锻造机,那玩意儿就是从水车的基础上制造的,欧洲早在十五世纪就用来锻造盔甲了,所以应该不太难。
传统手工制造一支火枪需要用精铁锻打卷成型,然后用钢钻钻孔,少则半个月,多则一月才能完成,而水里锻造机一日便可完成一支枪管的锻打,甚至钻孔也能交给水利钻床完成。
可以说在蒸汽机出现之前,水利技术的运用,就是一个国家最核心的重工业。
“殿下!”曹文火急火燎的带着一个消息来到了看台上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下一章,请退出
来源4:feil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