殿试中,周敦颐看到考卷上没有预想的贴经、诗赋等,唯有策论一题,并且题目上的‘变法’更是看得惊心动魄。
最后一咬牙,皱着眉头写下开篇一句话:“变法之举,先为变人...”
当下处于儒释道三教合流的趋势,在思想上不亚于百花齐放,他对各种学术方面也有些见解。
但实际上他本不想这么早提出来的,可赵顼突然改变殿试模式,并且将策论定为‘变法’,便让他不得不将自己的想法先全抛出来。
在哲学方面,他提出‘诚’,教育方面,提出导人向善、以诚为本、自学为主三点,又在制度上,提出了德治和刑治两点。
对当下的各个层次提出了诸多改变。
另一边,柳三变凝神静气,观看着考卷上的题目过了一刻钟后,才缓缓下笔。
他下笔所过之处,挥毫泼墨,就像是将自己内心这些年的憋屈全都抒发出来一般。
但全场真正惹眼的,还当属中间的张居正,一刻钟后,他抬头道:“大人,请再给我一份答题卷。”
欧阳修以为是他的答题卷不小心出了问题,点头给他送过去一张,但当看到他答题卷上布满了清晰明亮的字眼,心中陡然一惊。
答题卷毫未出任何问题,并且字迹工整有力,文章连贯,粗略一数,他在这一刻钟时间竟然就写了近千个字?
简直似是毫未需要思考般。
再给了他一张答题卷后,欧阳修瞥了一眼策论,只见第一句写着:“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
欧阳修心中再次震动,但没有多看,而是仍旧公正的继续巡视整个考场。
可是他的心里,却已然有了一些不平静。
并且他想起了当今陛下前段时间召王安石之事。
赵顼想要变法,召王安石岂不正是想...
欧阳修不敢再想下去。
再过一刻钟后,张居正再次抬头道:“大人,请再给学生一张答题纸。”
连续两次,也引起了韩琦、富弼、曾公亮三人的注意。
见韩琦和富弼面露不满之色,曾公亮温和的笑了笑道:“我去。”
殿试对每个士子都至关重要,关系着十几年苦读的成果,他不忍看到有人因为答题卷‘出问题’这种小事而白白被影响。
曾公亮拿一份新的答题纸走过去后,但看着桌上两张写满了策论的答题纸,震惊的喃喃道:“怎么会一下写这么多?”
这边的异样引起了韩琦和富弼的注目,两人互望一眼,皱着眉走了过来,沉声道:“是发现了什么问题吗?”
历代科举作弊者不在少数,他们...
但下一秒,两人也是眼睛一瞪。
接到第三张答题纸后,张居正没有管几人围观,毫不停歇的继续书写起来。
要说变法,这个世界上可能没人比他了解更应该怎么变。
如果不是万历皇帝老来昏庸,把他的变法措施废除了大半,明朝国祚起码能延长上百年。
现在虽然换了一个朝代,可他有着关于这个世界的所有记忆,一切自然都轻车熟路,将变法措施能够淋漓尽致书写出来。
可是韩琦等人越看,眼睛越是眯着,脸色也不禁渐渐冷下来。
赵顼不和他们商量突然表示想变法,他们作为臣子,只能算是不满,并且有耐心一步步纠正那位刚登基的皇帝‘错误’。
但眼前张居正写变法,更写变法具体措施,这就像是如此变法之后的结果都能在他们眼前一幕幕浮现一样。
大宋若按照这样变法,绝对危矣,必将面临着天下分崩离析的场面。
此子,不可取!
张居正不知道,自己信誓旦旦写出来的变法良言,已在眼前大宋两位最高宰辅的心中被划掉了。
仍旧努力的奋笔疾书着。
...
另一边,在殿试紧张进行时,御书房内赵顼手指不自觉敲着桌子,暗暗嘀咕道:“也不知道张居正和岳飞两人什么时候到,这可快到三个月时间了。”
“官家,奴才刚刚得到消息,王介辅到京城了。”
李宪匆匆进来汇报道。
“哦?快快召他来见朕,不,朕亲自去见他!”
赵顼惊喜的给出了两个回答,立即起身出去迎接。
王安石的才能毋庸置疑,在原本历史上的变法虽然有几分纰漏,但那是受时代所局限,可以算情有可原。
最重要的是,王安石的身份是他召唤出来的后世名臣名将无法替代的。
现在不是乱世,不是只要手上有权,看好谁就能直接升到高位,那样只会让接下来的大宋更迭发生更大的震荡。
到来的王安石就是最好的暂代品,他有声望,有资历,又是坚定的变法派,还有才能和此刻‘落魄’。
他重用王安石,一可收王安石心,二可给还没出现的张居正和岳飞一个缓冲的时间,三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下一章,请退出
来源4:feil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