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繁体版
关灯
护眼
第三章 录取二机部(4)
加入书架 返回目录 查看书架

7兼职打字员

过了春节,春生告别了王大姐,携着新买的打字机回到了长沙机要训练班。这时,班里的第一阶段学习已接近尾声。这一阶段主要是学习政治,具体是忠诚老实方面的内容,既要较好地掌握理论知识,又要做到理论切实联系实际。据说部里还专门派员前往各学员的所在地调查每人的家庭出身、历史及其本人在校表现。调查人员回来后,春生班里就被剔除了三四名学员去长沙地质学校实验室工作。

在政治学习过程中春生班上还死了一个人,他是班上的团支部书记。事情是这样的:政治学习开始不久,一位学员的一只手表不见了。在当时来讲,手表是件十分贵重的物品,整个班开始骚动了。大家都在猜想:谁会做出这样缺德的事呢?可是,谁也不会把怀疑对象跟团支部书记挂起钩来。警署的侦破小组开头只是怀疑几个贪吃零食的学员,把目标锁在他们几个人身上。后来,经过调查分析,又推翻了原定的假设,开始怀疑团支部书记很有可能作案,并且,慢慢地将目标锁定。这时,他身感不妙,堂堂的团支部书记竟是一个贼。第三天深夜,他独自一人来到四楼的乒乓球室,用乒乓球桌堵住了门,然后悬梁自尽了。

政治学习结束以后,春生和同学们便进入了紧张的业务学习。春生比其他学员要更忙一些,因为春生还要兼任训练班里的打字工作。学员们在班里开展了比、学、赶、帮、超活动,大家既互相帮助、互相学习,又互相赶超,谁也不甘落后。平时,测试、竞赛、考试是家常便饭。有一次,班里举行单项小测验,春生得了4分(满分是5分),怎么也吃不下饭。由于自己努力刻苦地学习,到了毕业时春生被评为班里的“学习积极分子”。

春生所在的小组一共八个人,除了春生和一位老乡外,其余都是外乡人。他们组里只有一个女的,湖南常德人,大家都称她小文姑娘。原本她已在长沙地质学校读了一个学期的书,这次被抽调到春生班里学习机要译电。她就坐在春生的后面,平时和春生互相鼓励,互相帮助。

一天,小文也不知从哪里打听到春生在北京部里学打字时叫王凤淑同志为“王大姐”。于是她就对春生说:“我也比你大,你也叫我一声大姐好不?”

“你比我才大一个多月,好意思吗?”春生笑着说。

“大一天也是大。”小文认真地说。

“那好,我就叫你一声小姐吧!——喂!小姐。”春生微笑着,并看着她。

“好了,我不理你了。”想不到这句话却把小文惹恼了,她的脸立刻由晴转阴天,并噘起了小嘴,真的好几天不理春生呢。

过了几天,全班进行练码比赛,春生只得了4分。他整天闷闷不乐,低着头,连话儿也不愿多说,晚上老翻来覆去睡不着觉。小文见了,说:“我不生你气了,这下你总该高兴了吧!训练比赛又不是期末考试,值得你这样发愁吗?”几句话说得春生笑了。

春生组里还有一个来自湘潭地委的小刘,他的家跟**首脑的家仅隔三里之遥,他说话的腔调,跟刘首脑差不多。大家十分喜欢他读报时的韵味,小组里学习时,凡是要念什么资料,大家都让他读。毕业之后,小刘仍然回到湘潭地委工作。

8毕业回京城

毕业之后,整个班的学员被分配到了全国各地。春生和其他两位同学被分配到部办公厅机要科,算是最幸运的,因为连他们的老师都被分配到了大西北。一直和春生在一起的小单,这次被分配到江西乐平县的一个矿上,其他的老乡被分到湖南中南矿冶公司去了。原来湖南各地委派来参加学习的同志仍然回到了原工作单位。春生的同学小文姑娘被分到青海西宁市的一个工厂,她和春生一起来到北京,然后再去西宁。到达北京的第二天,春生要去北京新站取行李,小文知道了,说:“我也去。”

“行!那我们一起去。”

小文呆在北京的两、三天里,白天一步也不肯离开春生,春生到那里她跟到那里。当春生送她上火车时见她的眼圈都红了。这使春生回想起在长沙与她相处的日子里,她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可以看出她对春生有那么点意思。可是春生当时还年轻,没有很好理解小文姑娘的心。她去西宁后,开始时和春生通信还比较频繁,后来就慢慢地疏远了。再后来,小文就和她单位里的同行王老茂结为夫妻了。

当春生第二次回到机要科时,情况发生了很大变化:办公室增多了,人员由原来的三人增加到七人。机要科的工作紧张而有序,每人的工作既有明确的分工,但是分工不分家,大家互相协作,互相帮助。为了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许多人利用晚上和早上上班前的时间进行业务学习。当然春生也不甘落后,有时早晨四点钟就到达办公室开始业务学习。

在这里工作最大特点是保密性特别强。凡是机密的文件、资料以及涉及到机密的其他东西规定不能放在口袋里或抽屉里,一定要放到保密柜里或保险柜里。在办公室里,什么机密的的话也可以说。但一跨出办公室的门,只能讲一些诸如“今天天气怎么样”“你生活愉快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下一章,请退出

返回目录

若图片章节不正常,请点击报错后刷新页面(支持最新25章报错)

若章节正常,请不要点击报错,否则会造成网站打不开

来源4:feil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