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让这些大臣们相信,李世民让人把昨日制得的精盐呈上来。
“洁白如雪,竟然比贡盐都好。”
“难以置信,这竟然是从卤盐矿中制得,若非亲眼所见,老夫断然不敢相信呐!”
“这味道比我家漱口的青盐都更胜一筹,当真是好盐。”
“……”
盐是每日所必需的,可大唐的产盐量却是远远不足。
以前的官员们也不止一次的提到过,但制作工艺就是那样,想加快都加快不了。
但如今听说能用有毒的卤盐矿制出精盐,那可就不一样了。
卤盐矿在大唐可是有很多的,完全不用担心够不够的问题。
方才陛下都亲口说了只要半天光景就能制出精盐,大唐以后将不会再缺盐。
甚至可以用盐来制衡吐蕃、突厥、回纥等,毕竟他们也都是极度缺盐的,经常会因为发现一口盐井而刀兵相向。
更重要的是,盐是每日的消耗品,上到王公贵族,下到贫苦百姓,都要吃盐。
虽然陛下说了将盐的价格降到一个很低的价位,但即便这样,所获得的利润也是个天文数字。
要是能够在这生意上掺和一脚,哪怕只是一个州县,也能赚个盆满钵满了。
只可惜,陛下说了由朝廷和长孙无忌、程咬金等人掌管,其他人自然难以分羹。
大唐虽然以后不用为盐发愁,可吐蕃、突厥、回纥等却极度缺盐,这也导致了后来周遭数国联合起来,共同讨伐大唐。
起因也只是因为大唐的这一制盐之法,当然,这都是后话。
却说众臣知道秦怀道发明出制盐之法,对他晋升蓝田伯已然没有了抵触情绪。
随后,李世民又放出一则消息:他将自己以前的秦王府改为了“大唐科学院”,并由秦怀道担任院长。
虽然在这大唐科学院内供职并没有品阶之分,但却是直属于天子管辖,且具有优先入仕做官的权利。
而且,大唐科学院自负盈亏,但秦怀道给出的福利待遇,也要远远高于朝廷给出的俸禄,这让不少大臣们都动起了心思。
自己虽然不想去这所谓的大唐科学院,但可以让自己的孩子去啊。
然而,令他们没想到的是,大唐科学院无论是科学部还是工程部,招收都极为严苛。
工程部那就不必多说了,没有一技之长根本难以进入。
科学部没有学过秦怀道教授的算学,也不得进入,那不明摆着还是国子监里那群孩子吗?
不过很快他们又听说到,长安城内要建立大唐第一小学,成绩优异者可直接进入大唐科学院。
就算没有那么优秀,也比其他人进入大唐科学院容易很多。
尤其是大唐第一小学还免除学费和书本费,几乎连最底层百姓都能让自家孩子上学。
退朝之后,很多大臣纷纷上前和秦怀道道喜,拉拢关系。
秦怀道找了个借口便溜走了。
……
长安城内各处的告示栏上,都多了两张新告示。
一条是长安城要建立第一小学,凡是年满六岁的儿童,都可报名参加。
众人本来不对这个消息感兴趣,毕竟高昂的学费和书本费,根本不是他们所能承担的起的。
但告示上竟然说免学费和书本费,这让他们激动起来。
试问若不是没钱,谁家不想让自己的孩子去读书,改变命运?
看到这则告示,大家都默默地记住了报名的日子,一定不能错过了。
另一条是大唐科学院工程部招收各行各业的人才,只要你是所从事行业的佼佼者,便可以报名。
一旦录用,每个月可以得到三贯钱,年底还会按照表现奖励一笔钱。
三贯钱,足够一个普通之家生活大半年的了,更何况还是每个月三贯钱。
“我家大壮别的不会,可是有把子力气,不行,我得回去让他报名去。”
“咳咳,老婆子我虽然年纪大了,可织布的手脚还灵活着咧,让我儿子去给我报名。”
“整个长安城,谁不知道我张家铁匠铺是最好的?这三贯钱我是志在必得的。”
“诶,老张,你的铁匠铺生意也不错,干嘛还去报名?”
“嗨,你懂什么,铁匠铺生意再好,也不能保证每个月三贯钱的净利润啊,更别说年底的奖钱,肯定会更高。”
“有道理,那我也去报名。”
……
一时之间,各种类似的情况不断的在长安城上演着。
重赏之下必有勇夫,只要是个人,都觉得自己有一技之长,都想去报名看看。
不仅是长安,李世民还将这消息传到了大唐所属的各个城池,只要有能力,就可以来大唐科学院。
可见李世民对于想发展科技的决心和力量。
PS:跪求收藏,求鲜花,求评论,求评价票,谢谢各位读者大佬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下一章,请退出
来源4:feil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