熟读唐诗三百首的秦怀道,随口就能来上几十首关于月亮的诗。
像什么《静夜思》、《峨眉山月歌》、《望月怀远》等,都是些耳熟能详的诗句。
戎明知抬头望着月亮,在精心酝酿着。
秦怀道也看着月亮,发愁的是自己到底要写哪一首。
看着渐圆的月亮,不由得想到苏轼的水调歌头。
秦怀道拿起笔,肆意挥洒。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
秦怀道刚一下笔的时候,李世民便凑到他跟前。
虽然刚刚他在算学、射箭、魔方上战胜了他国使臣,但毕竟他是武将秦琼的儿子,作诗水平还是有待商榷的。
正所谓行家一出手,便知有没有。
李世民作为作诗的个中好手,看到秦怀道写的第一句便知这是一首不错的诗作,不住地点头。
房玄龄等人见状,也凑上前一看究竟。
这首诗虽然不像其他诗句一样对仗工整,但字里行间似乎又自成一派,破有大家风范。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看到这里,李世民等人的心绪也被秦怀道的诗句感染了,竟也生出一种离别悲凉之感。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这句绝对可以称得上是全文的点睛之笔,虽然远隔千里之遥,但只要人长长久久的,能够共赏这片月光。
秦琼看到这首诗,已是老泪纵横。
自己常年在外打仗,经常和家人聚少离多,能够一起赏月的时光更是屈指可数。
这么想来,一定是这些年怀道思念自己,这才有感而发的吧?
秦琼在心里暗暗发誓,以后一定要多花点时间陪他。
其他人看到这首诗,内心中涌动的也是和秦琼一样的悲欢离合。
无论是为了拼搏事业,想要一个美好的前程,还是保家卫国,共御外辱,所有人都是舍弃自己的小家。
秦怀道的诗,触动了每一个人内心的柔软,产生了共鸣。
另一边戎明知才写出两句,还在斟酌如何写。
看到秦怀道写完,立刻慌了神。
尤其是当他听到身边的人念出来,再看看自己写的这两句,简直就是狗屁不通。
一怒之下,戎明知将手中的纸撕的稀碎,两者胜负,不言而明。
接连的四项比试,都被大唐完胜,而且还是被同一个少年打败,这是何等的耻辱。
最终,三国的使臣只得灰溜溜的向李渊告辞。
大唐这方一片欢乐祥和,很多人都开始恭喜起秦琼,生了一个文武双全的儿子。
如今朝堂局势动荡,李世民即为太子几乎可以说是板上钉钉了,很多朝臣开始拜访秦王府。
俗话说一朝天子一朝臣,但无论哪个朝代,都少不了巴结皇帝面前的红人的人。
现今最炙手可热的无疑就是秦怀道了,还未弱冠就得到了李世民的大力赏识,日后必定飞黄腾达。
今天晚上秦怀道的表现,程咬金可是都看在眼里的。
自己家的几个儿子平时经常和秦怀道玩耍,可和后者一比,连渣渣都不算。
不用说,几个兄弟晚上一顿暴揍又是免不了了的。
却说回到驿馆的三国使团,因为落败显得没什么心情。
不一会儿,却听到一阵敲门声。
不耐烦的打开门,眼前是个穿着黑袍的人。
正要发怒时,看清了对方的脸,立刻带着惊恐的声音说道:“巴比特大人,您……您怎么来了?”
巴比特径直走到屋内,看似漫不经心的说道:“听说你们这次出使很不力啊。”
“大人,不是我们弱,实在是那个少年太强了。”
“你这样让我很难做啊,消息传回去,会让前方将士信心大挫的。”
巴比特抽出匕首,在他没反应过来之际,直接结果了性命。
擦了擦匕首上得鲜血,巴比特露出一口洁白的牙齿,“不过你们若是死了,应该作用会更大吧!”
巴比特拉开门,走了出去,敲开了第二间房。
……
翌日清晨,一则消息引发朝堂震动。
突厥、吐蕃、回纥三国的使臣,全部死在驿馆。
大理寺已经派人调查,可是一点头绪都没有。
两国交战,不斩来使,这已经是流传千年的准则。
可是三国使臣死在长安城,无论是被谁所杀,大唐都逃不了干系。
可以想象,得知消息的三国必定不会善罢甘休。
来源4:feil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