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基地科研室里,易林坐在台上,手里轻轻地敲击着桌面,脑海里正在翻动科技树,仔细进行选择。
台下坐着一大群热力学专家和汽车行业工程师,大家面面相觑,小声议论着。
“我还是今生第一次见到这么大的工程,真的令人激动!”
“还是易总神通广大,你看看,搞到那么多的好机器!”
“上游的冶金、锻炼,下游的装配,一条线都齐了!这是有多大的计划啊!”
“可是,工程再大,没有发动机的核心技术,也是白搭啊!”
“是啊!我们的发动机技术落后西方太多了,现在才开始研究,半年时间,怎么可能来得及?”
易林训服毛子国工程师的事,已经传开了。
大家敬服之余,还是心里没底。
根本没人会相信,易林能解决发动机的诸多核心技术问题,尤其是材料配比问题!
光有了精密车床,解决了加工精度问题,材料不过关,照样不行!
还有装配工艺,也很重要。
很多国外的精密发动机,夏国工人拆了,装不回去!
或者装回去了,性能大降!
半年时间,要解决西方世界通力合作了100多年才解决的诸多问题,这不是天方夜谭吗?
看看易总,夏国科技界封神的人物,都坐那思考半天了,还是没有开口,就知道有多难了!
易林真是在为难,但不是难在技术,而陷入了选择困难症。
一个个不同型号的发动机,从十九世纪初到二十一世纪,甚至以后的核能发动机,排着队在眼前掠过,这太他妈丰富了,到底选哪种好呢?
太先进的肯定不能选!因为基础工业没有跟上。
可就拿20世纪的几种发动机来说,
是采用宝马的L型直列发动机,
还是奥迪、奔驰的V型发动机,
又或是大众的W型?
技术太多,也真是一种难啊!
至于台下大伙考虑的制造方面的困难,根本就不存在!
发动机的技术高吗?
好象很高,毕竟是人类近200年技术的结晶。
发动机技术复杂吗?
从科研原理来看,其实也并不复杂。
就是缸体、曲轴、连杆等等几个主要部分连接而成。
它的运行原理,就是高中物理热力学章节里的四冲程原理。
只要有点耐心,任何一个接受过高中教育的普通人都能看懂。
但为什么好的发动机这么难造?
因为,发动机长期处在高温和高速运转之下,对材料的耐温性能、耐磨性能、耐疲劳性能,材料的精密度,以及组件之间的相互配合,都有着严格到异常苛刻的要求。
这个年代,夏国其实也造出了自己的发动机。
用的方法,就是全世界行业通用的“反求工程”。
可是表面看起来一模一样的配件,组装完毕后却性能大降,问题百出,严重的甚至根本无法运行。
这一切,都是因为工业基础缺乏,无法设计出合格的材料导致的。
而材料的合格度,由两个方面组成。
一是材料的原料配比。
比如轴承钢,同样的工艺,以夏国的钢材为基材生产出来的轴承,耐磨度和耐疲劳度差,平均使用寿命要比使用国外基材的产品低一半,就是因为钢材不达标。
二是材料的加工过程。
还是以轴承钢为例,使用同样的钢材为基材,夏国国产车床车出来的轴承,装配后往往都误差大,无法做到精密吻合。
这样,运转时,震动大,噪音高,即使材料再耐磨,也经不住这种大幅度的撞击,所以平均使用寿命,还是要比国外低很多。
这是加工机器的精度不达标。
而且,上面两个技术不过关,会导致合格率低,加工次品废品多,加工的时间成本和材料成本大幅度提高。
甚至出现自己造的性能比国外差,但成本却比国外买的还要高的现象。
不过现在,这两个方面的障碍,都不存在了。
加工机器问题?通过与毛子国的技术交换已经初步解决了。
材料配比?对于全球的科技研发而言,这是最艰难的事。
一些精密的零件,某种微量元素相差0.01%,就会造成材料性质的剧变。
而且影响零件性能还有其他很多因素。
就拿钢材来说,各类微量元素的添加剂量,还有添加的顺序与时间,以及加工过程中对温度的要求等等。
几乎每一种成熟的配方,需要百万次以上的试错,耗费大量的时间和资源。
这是一个纯粹需要时间和资本积累的过程,在现实世界里,根本无法加速,除非有人愿意倾囊相授。
可是,每种好不容易得到的成熟配方,都会被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下一章,请退出
来源4:feil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