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牧顿时瞪大了眼睛,目不转睛的盯着刻字。
不是吧?!
这墓主人是刘伯温?!
要知道,这刘伯温可是个千古奇人。
历史记载,刘伯温早年跟随朱元璋南征北战做军师,素有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的称号。
不夸张的说,他的名讳足以比之三国时期的诸葛亮跟司马懿。
大明建国后,刘伯温还做了很长一段时间的官。
并且,根据文献记载,刘伯温就是当年受朱元璋之命,找巫山一脉的观山太保封王礼,斩杀龙脉的那个人。
文献上记载说,当时刘伯温和封王礼测算龙脉,总共找到了127条龙脉!
也正因为他的出现,才导致发丘天官和摸金校尉的失传。
这样一个千古奇人,怎么会葬身在这里?
并且,历史记载中,刘伯温晚年的时候及时告老还乡,朱元璋几次调遣都找不到他的人。
可以说,刘伯温是明朝洪武时期,唯一从朱元璋手下逃走,没有被杀的功臣。
可是,刘伯温不是回南方老家了吗?
历史记载是不会出错的!
如果这个墓主人是刘伯温,他怎么会葬在这里?
并且,过去了这么多年都不出名?
不太可能吧?
想到这些端倪,苏牧决定继续往下看,找一找到底是怎么回事。
一边想着,苏牧继续往下看。
可是,读完了第一段文字后,苏牧却发现这上面记载的不是刘伯温的墓志铭,而是当时的一段辛秘。
想到奇怪的地方,苏牧直接念了出来道:“吾兄伯温,然是日,于洪武三年封诚意伯,四年,陛下赐归,于洪武八年去世,追封谥号文成居士。”
“然,实则伯温吾兄与吾,通晓斩杀龙脉,逆天改命之法。陛下恐其逆天改命,夺皇家气运,特赐死伯温吾兄。”
“吾封家一脉通晓巫山巫术,索性死里逃生,后夺吾兄尸首,带其远遁,于此下葬。”
嘶!
念完了第一段刻字后,苏牧顿时倒吸了一口冷气。
没别的!
因为,他发现这文字上记载的,竟然是刘伯温真正的死因!
但是这怎么可能呢?
历史上记载,刘伯温是告老还乡,死在了老家的啊!
可是,这段碑文刻字上所记载的,竟然是朱元璋在下令刘伯温请观山太保斩杀龙脉后,害怕他们也斩杀掉皇家的龙脉。
所以,直接赐死了刘伯温!
等等...封氏一脉?!
这碑文上后面还记载了,带出刘伯温尸体的,是巫山封家的人!
“这...难道这个墓,真的是刘伯温的?”
想到关键处,苏牧忍不住回头看了眼那堆骸骨。
刘伯温!
一代奇人异士!
死后就葬在这里?!
可如果这个是刘伯温的话,那么是谁将他葬在这里的?
并且,如果是跟刘伯温关系很好的人将他下葬在这,为什么又要弄出这些东西?
苏牧看了看那些锁链。
“等等...封家的人...封王礼?!”
苏牧猛然想到,文献记载中是刘伯温找了巫山一脉的封王礼去斩龙脉,也正因为如此,封王礼才被朱元璋册封观山太保。
那这么说,建造这座陵墓和偷出刘伯温尸体的人,就是封王礼了?
可话又说回来,这墓葬怎么建造的这么邪门?
苏牧怎么也想不通,封王礼既然和刘伯温是好朋友,那么在偷出他的尸体后,为什么要用这种方法来下葬?
塑料兄弟情吗?
苏牧有些疑惑了。
想到这里,他觉得自己是弄不清到底是怎么回事的。
于是,他再次看向了下面的碑文。
一边看,苏牧缓缓将最后一段的碑文刻字给念了出来。
“时值同年六月,黄河断流,吾自挖掘墓葬,囚伯温兄长于黄河之下。以阳宅风水建墓,以求化解吾兄之怨气,窨子棺陪葬,青铜铸棺,铁水封之。为防吾兄他日尸变,遂以九寸钉封其九窍。”
缓缓念出了这些碑文刻字,苏牧又觉得有些不对劲了。
这最后一段的碑文刻字里,记载的根本就是封王礼将刘伯温葬在这里后,建造墓葬和棺椁使用的方法。
看字面意思,这是害怕刘伯温怨气太深。
害怕他尸变。
于是,用了这种方法要化解他的怨念,同时也是为了困住他。
仔细想来,苏牧终于有些明白了。
怪不得,这座墓葬要建造在阳宅的风水上,目的就是为了以阳宅风水来化解刘伯温的怨气。
他一个忠心耿耿的忠臣,结果最后被赐死。
无论是谁,肯定怨念颇深。
可是,后面为什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下一章,请退出
来源4:feil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