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繁体版
关灯
护眼
唐初大事件
加入书架 返回目录 查看书架

公元618年正月

(戊寅隋恭帝义宁二年唐高祖李渊武德元年正月)

1.李密败王世充王世充率东都兵屯于巩县北,造浮桥渡洛水击李密,为密所败,溃兵争桥溺死者万余人。世充北走河阳(今河南孟县南),沿途冻死者又以万数,仅数千人至河阳。越王侗召其还东都,收余众仅得万余人,不敢复出。密拥兵三十万,进逼东都,偃师等地隋将皆降。

2.唐王出兵略地东都唐王以世子建成为左元帅,秦公世民为右元帅,督诸军十余万人略地东都。

公元618年三月

(戊寅隋恭帝义宁二年唐高祖李渊武德元年三月)

1.宇文化及杀炀帝炀帝至江都,荒淫益甚,然见天下危乱,亦忧惧不安。曾引镜自照,顾谓肖后曰:“好头颈,谁当斫(zhuó酌,刀斩)之!”炀帝无心北返,欲都丹阳(今南京),从驾士兵多关中人,久别乡里,多谋叛归,逃亡不止。郎将赵行枢、司马德戡等乘机拥宇文化及为主。司马德戡等引兵入宫,列举炀帝罪状,欲杀之。炀帝索鸩酒,不许;乃自解练巾,使人缢杀之。又杀赵王杲等,隋宗室、外戚皆死。以皇后令立秦王浩为帝,居别宫,令发诏画敕书而已。化及自称大丞相,拥兵北上,留陈棱为江都太守,夺江都人舟楫,取彭城水路,声言欲还长安。

2.沈法兴起兵吴兴(治今浙江吴兴)太守沈法兴,世为著姓,宗族数千家。以讨宇文化及为名起兵,至乌程,得精卒六万,于是攻克余杭、毗陵、丹阳,据江南十余郡,自称江南道大总管,承制置百官。

公元618年四月

(戊寅隋恭帝义宁二年唐高祖李渊武德元年四月)

1.稽胡(匈奴别支)寇富平(今甘肃庆阳西南),王师仁击破之。又寇宜君,窦轨率兵于黄钦山大破之,虏男女二万口。

2.建成、世民还长安建成、世民率兵至东都城外,东都闭门不应,回军时李世民设伏兵斩段达所率东都追兵四千余级,遂还长安。

3.肖铣称帝梁王肖铣即皇帝位,攻克南郡(炀帝改荆州为南郡),迁都江陵。岭南隋将张镇周、钦州刺史宁长真、交趾太守丘和等闻炀帝被杀,皆归附于铣。于是东起九江,西达三峡,北自汉水,南至交趾皆为铣有。拥兵四十余万。

公元618年五月

(戊寅隋恭帝义宁二年唐高祖李渊武德元年五月)

1.李渊称帝隋恭帝禅位于唐,唐王李渊称皇帝,建元武德。罢郡置州,以太守为刺史。

2.隋越王侗称帝东都留守官闻炀帝被杀,奉越王侗(dòng洞)即皇帝位,改元皇泰。以段达、王世充、元文都等七人共掌朝政。

3.突厥遣使于唐突厥始毕可汗遣使来,宴之于太极殿。

4.唐命裴寂、刘文静等修定律令。

公元618年六月

(戊寅隋恭帝义宁二年唐高祖李渊武德元年六月)

1.唐以李世民为尚书令,裴寂为右仆射、知政事,刘文静为纳言,窦威、肖瑀为内史令,屈突通为兵部尚书。

2.唐废大业律令,颁新格。

3.唐立李建成为皇太子,封李世民为秦王,李元吉为齐王。

4.唐以隋恭帝为酅(xī奚)国公。

5.唐于边要之州置总管府,以统数州兵。

6.李密败宇文化及奉表降隋宇文化及攻黎阳(今河南浚县东),李密、徐世勣率兵拒之,但恐东都攻其后路;东都畏宇文化及西来,遣使说李密合击之,以期密与化及两败俱伤。李密为解除后顾之忧,上表于隋皇泰帝,乞降,东都拜李密为太尉、尚书令、东南道大行台行军元帅、魏国公。令先平宇文化及,然后入朝辅政。七月,李密集精兵攻化及,为流矢所中,秦叔宝力战,化及乃退。李密西还。适东都王世充政变,杀诸留守官,自为左仆射、总督内外诸军事,独掌大权。李密将入朝辅政,闻变而回。

公元618年七月

(戊寅隋恭帝义宁二年唐高祖李渊武德元年七月)

1.薛举拔高墌先是薛举寇泾州,唐以李世民为元帅,将八总管兵拒之。至是又进逼高墌(zhī只,城在今甘肃宁县境),游兵至岐州(今陕西凤翔),刘文静等不听李世民深沟高垒慎勿应战之嘱,致使唐军大败,士卒死者十之五六,薛举遂拔高墌。

公元618年八月

(戊寅隋恭帝义宁二年唐高祖李渊武德元年八月)

1.薛举卒,子薛仁果立,谥举为武帝。

2.唐封李轨为涼王唐遣使至涼州(治今甘肃武威),招抚李轨,欲与之共图薛仁果。轨遣使入贡,唐册拜轨为涼州总管,封凉王。

3.杜伏威奉表降隋杜伏威奉表于隋,皇泰主拜伏威为东道大总管,封楚王。

公元618年九月

(戊寅隋恭帝义宁二年唐高祖李渊武德元年九月)

1.李密败于王世充,降唐初,李密既杀翟让,渐疏瓦岗旧将。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下一章,请退出

上一章 返回目录

若图片章节不正常,请点击报错后刷新页面(支持最新25章报错)

若章节正常,请不要点击报错,否则会造成网站打不开

来源4:feil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