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繁体版
关灯
护眼
第六十五章 雕版印刷术
加入书架 返回目录 查看书架

众多匠人商议之后,得出来一个结果,那就是刘稚的想法虽然简单直接,但太难实现了。

在这些匠人看来,刘稚所说的活字,就像是一枚一枚的印章捆在一起,一起盖章。这样就有一个很大的难题,那就是太难固定了,很难确保每一个“印章”都能准确的印出字来。而且这样做,非常容易漏墨,造成纸面的污垢。影响印刷质量。

其实也不怪这些匠人为难,历史上毕昇虽然发明了泥活字,可实际上当时的主流依然是雕版印刷。元代的时候的王祯又发明了木活字还有转轮排字。直到明中后期,铜活字大量运用,活字印刷术才真正的占据主流地位,活字印刷术上,前后数百年,付诸的可不止一代人的努力。

活字印刷术一时之间,不能成行,刘稚索性就退而求其次,做雕版印刷术!

雕版印刷术对这些匠人而言,就简单的太多了,对他们来说,不过就是刻一个大一点的印章!没什么难度,唯一有一点难度的,就是油墨的调配,不过这只需要花费一定的时间就可以搞出来。

刘稚在王宫的外院,特别空出来几个院子,让这些工匠们在这里为他工作。除了雕版印刷术以外,活字印刷术刘稚也没有放弃,他清楚,现在印的书不多,可能雕版印刷术还有优势,以后一旦印刷的书的种类多起来,量大起来了,那还是活字印刷术的天下!

五天之后,油墨成功调配出来,这些匠人将印刷好的一张纸送到刘稚面前,代表着雕版印刷术已经成功!

刘稚重赏了这些匠人,同时扩大了匠人的规模,让这些匠人做雕刻雕版,开始印刷他想要的书籍!

大约半个月之后,刘稚再度来到南山学宫参观,同时他还带来了一份礼物!

三千册线装《论语》!

三千本书,全都是用卢奴纸装订,十分精美!

要知道,线装书,一样也是一大发明!

蔡邕翻看着刘稚带来的论语线装书,当真是爱不释手。

论语不过一万多字,若用竹简的话,恐怕好几卷,一个人都未必能抱得动。而用线装书,薄薄的一个小册子就可以了。这么薄的一本书,甚至可以随身携带,这简直是过去都不敢想象的。

除了蔡邕以外,在学宫之中的其他老师,看到这些线装书,也都是喜欢不行。

当然他们和蔡邕一样,都有一个疑问,那就是这么多书,是怎么抄出来的!要知道一本就一万多字,三千多本,这么大的工程量,简直难以想象。更不可思议的是这些书上的字迹竟然都完全一样,仿如一个人抄的。

简直是神乎其技!

刘稚想要解释,倒也简单,他随便找来一枚印章,在一张纸上印了一下,给蔡邕等人看了,蔡邕等人也都是精细之人,看过之后,略微想想,便是恍然。皆称大王果然神思过人!

刘稚让蔡邕等人列出书单,将他们需要的常用书都列出来,然后由他交给匠人们去印刷。如此也就免了抄录之苦。

负责雕版印刷的这些匠人,刘稚早就将他们交给范蠡去管。印刷品一样也是可以赚不少钱的,可能没有卢奴盐那么赚钱,但比起一般的生意,这可是开创先河的第一桶金!

蔡邕等人很高兴的带着刘稚带来的书,给众多学子分发去了,刘稚漫步在学宫之中。

学宫的学子,现在已经都换上了学服。学宫的学服大气但不奢华,尽显谦谦君子之态。众多学子都是十分喜爱,对于贫寒的学生来说,学服几乎就成了他们的常服。

刘稚在等一个人。

蔡琰。

他知道蔡琰应该就在附近的一个房间之中,负责抄录书籍!

果然,刘稚只是等待了片刻,便见拐角处走来一人,不是蔡琰是谁?

只是今天的蔡琰看上去有些失神,怀里抱着几卷竹简,眼睛是看着前面,可是却似有几分茫然。

“怎么了?”刘稚见状,轻声问道。

蔡琰显然没看到刘稚,听到这句问话,吓了一跳,手里的竹简也都稀里哗啦的掉在了地上。

刘稚帮助蔡琰将竹简都捡了起来。

“见过大王。”捡完竹简后,蔡琰行了一个常礼。

刘稚问道:“刚才在想什么呢,失魂落魄的。”

蔡琰闻言,想了想,而后道:“以后小女或许就不能来这里抄书了。”

蔡琰的话很简短,但饱含深意。

刘稚一笑,道:“看来是孤王让蔡姑娘没事可做了。”

刘稚清楚,蔡琰估计也是看到了自己带来的线装书,知道以后抄书这种事可能就会很少了,最起码就算有,也不用她来帮忙了。

蔡琰也只是轻轻一叹。

刘稚道:“不过蔡姑娘还是有事做的。”

“什么?”蔡琰一怔。

刘稚道:“譬如来孤王宫中教授读书写字。”

听到这话,蔡琰脸上一红,轻咬贝齿,道:“大王莫要想相戏……谁不知大王书法,已是自成一派,何须他人来教。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下一章,请退出

返回目录

若图片章节不正常,请点击报错后刷新页面(支持最新25章报错)

若章节正常,请不要点击报错,否则会造成网站打不开

来源4:feil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