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良,你定要如实答我啊。”
李世民看着周瑾,心思深沉。
子良有经世之才,若可用之,或为国之重器;若不可用,则将是大唐最大的威胁。
更关键的是,没有人知道他的身份来历。
“东宫之争,我站在秦王这边,因为秦王比太子更有资格做君主,但于人道主义来讲,我又心有同情。”
周瑾知道李世民在想什么,因而没有隐瞒,实话实说。
“人道……主义?是何意思?”李世民不解。
“不知道正常。”周瑾开口道:“不过太子这次逃到幽州,也并不是什么坏事。”
“此言差矣。”李世民目光盯着周瑾,忧心忡忡道:“幽州都督李瑗是太子一党的人,若揭竿而起,收拢前朝余党,定是一个巨大威胁。”
周瑾摆了摆手:“不足为虑。”
李世民脸上的困顿和担忧烟消云散。
子良说不足为虑,他便不虑。
因此纵然心中有担忧,但神色依旧平静。
他心中有知觉,所有的事情,子良都已经料到了。
周瑾开口说道:“北境突厥一直虎视眈眈,颉利趁这次长安之乱,定然会出兵,让太子帮忙守边,不好么?”
李世民皱着眉头:“可倘若他们和颉利结盟,一同进犯长安该当如何?”
周瑾笑道:“不可能。太子过于仁慈正直,他断然不会做这种肮脏的事情。”
李世民也轻轻点了点头,心中有些异样的感觉。
的确,如果自己那位兄长能做出勾结异族的龌龊事,那这次玄武门前,输的又怎么会是他。
“这次长安事变,有子良的一份功劳,不知子良想要什么奖赏?”
周瑾摇了摇头:“无功不受禄,我什么也没做,要封赏就太不合适了。”
“子良站在我这边,即便不出手,对太子便是极大的威胁,怎能说是无功呢。”
周瑾略作思索:“那就给我一张文书。”
“什么?”
李世民也蒙了,不太懂周瑾这是要做什么。
周瑾道:“在长安城内,不似乡野之间无拘无束,大小琐事皆有规矩限制,我不喜欢。”
“子良不喜拘束,这我该早些料到的。”
李世民说着,赶忙让下人去了纸笔上来。
简单的手书一份文书,盖上秦王印章。
这倒不是什么正式文件,上面写的什么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有李世民的印章。
只要京兆府的人看到了这封文书,便也就不会追究什么了。
“以后子良做任何事,有这一纸书文,无人敢拦你。”
“谢秦王殿下。”
“客气。”
“对了。”周瑾看着李世民,脸色有几分认真。
“子良请讲。”
“从今往后,我只是周瑾,之前的事情,希望秦王能藏在心里,除了秦王和这几位跟着秦王出生入死的人,我不希望别人也知道我这个,籍籍无名之辈。”
李世民长叹一声。
看着周瑾,有不解,有可惜,但子良的要求,他自然不会拒绝。
“子良你该知道的,你的要求,我皆会答应。”
“我本愿和你共治天下……可惜不知何年何月才能得偿所愿。”
周瑾摆了摆手,笑道:“没什么可惜的,走了,殿下。”
李世民看着周瑾离开,坐在石亭之中思虑了许久。
子良坐镇长安,如帝国的一张底牌。
不但在关键时候或有改写局势的作用,更关键的是在天子脚下,应当也不会出什么乱子。
李世民叫来左右:“你们在周府旁边看着,子良的一举一动都告知与我。”
“是!”
几名秦王府暗探领命出府,紧跟着周瑾一路回了周府。
周瑾自然是知道的。
李世民行事缜密,他也习以为常。
盯着就盯着吧。
周瑾刚刚走到周府门口,就见一老翁快步走来。
这老翁三四十岁模样,双眼因酒色过度显得有些发泡,身形也略显臃肿。
难受了。
周瑾上前打招呼道:“王伯父?”
这家伙不是别人,正是王绩。
“听王家寨人说你来了长安,我生怕你寻我不得,就四下打听你的情况。”
“你也着实是着急,娇女方才十六,你就急匆匆要来娶。”
“早晚都是你的,着急些什么!”
王绩看着周瑾说教了一通,又抬头看了看周府。
“嘶……”
咕咚。
咕咚。
王绩吞了两口口水,心中大为疑惑震惊。
“你小子,怎的有这周府?”
皇城之内,寸土寸金,何况是在这朱雀大街之上,如此恢宏气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下一章,请退出
来源4:feil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