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行车驾,几辆马车,数十人虽然算不上浩荡,但声势也不小地来到了咸阳城前。
这一行人就是自齐国临淄远道而来的孟子一行。
淳于髡之前可是齐国的大夫,孟子、邹衍也都是稷下学宫的老师,自然不同于一般人步行来秦。
他们这样人物出行自然得带着随从、学生,尤其是带着一些喜爱的书籍来到秦国的。
“师尊,咸阳到了。”
孟子的子弟公孙丑来到一架马车前请道。
孟子、淳于髡、邹衍自马车上下来。
在秦国出入城门都需要核对照身帖进行检验的,他们也一样不例外。
从函谷关到秦国国都咸阳,这么多时日在秦国境内的经历,他们也早已习惯了。
检验核对后入城,孟子他们也就没有再坐车了,而是在城内步行。
舟车劳顿,步行活动活动也好舒展筋骨。
通过步行,他们也更想看看这咸阳城中的光景,看看这大秦的国都咸阳城,是否与山东诸国的国都一样的繁华,或是有些什么特别之处。
“胡服?”
刚入城没走几步,孟子等人的眉头就不禁直蹙起来。
因为他们看到咸阳城中不少百姓竟然穿着着类似胡服的着装!
不是样貌明显与中原人不同的胡人,而是秦人,秦人身上穿着着胡服!
他们一路走来经过秦国不少城关,都没有看到这般的服饰,却不想竟然在秦国的国都见到秦人这般穿着!
孟子他们之前没有看到这般服饰,是因为秦国不少地方的织女才刚刚学去不久,还没来得及推广。
而咸阳作为国都则是最先推广的地方,上行下效,咸阳肯定得必须最先推广。
连咸阳都没曾推广,那其他地方的百姓又怎会行服穿着。
而军中也是最先推广的,但军中的衣服都是批量生产的,衣服也得统一批量置换。
因为军需量大,所以还没有统一换服。
所以,最先换上这新制的马服的,反而是咸阳城中的百姓。
最先穿戴马服的是秦驷,然后咸阳城中的朝臣贵族官员接连效仿。
马服的推广,尤其得感谢那些贵族家中飞鹰走狗的纨绔子弟,因为他们穿着马服骑在马上在咸阳城中晃荡,成为了一种新潮,使得城中百姓不少人效仿。
一开始还有人说是胡服,而没有什么人穿,后来官府来人说是秦公亲制的服饰,百姓就放心不少。
百姓的衣服都是自己缝制的,自己生产方便快捷,而秦驷推广的时节又是新春,正是缝制新衣的时候。
而这马服穿上又便于活动,利于田间劳作,比下裳还要暖和,所需布料更少,还是秦公的制服。
这般又经济又实用的服饰,自然深受城中百姓的推崇和喜爱,引得人人效仿。
可是孟子这些新到咸阳来的人哪里知道这些,看着这衣服就感觉像是胡服。
秦国国都兴盛胡服,这可不是小事,这是严重的大事!
天朝上国的服饰比不上蛮夷的胡服在秦国国都受欢迎,这说明什么!
这说明秦国文明尚未开化,与蛮夷无二或者说秦国热衷蛮夷文化,不同于中原各国!
想到这里,孟子心里不禁升起浓重的失落。
他到秦国来,是追着秦公那篇情感真切、感人至深的《求贤令》来的,尤其是那句直接引用孔子的名言!
他还以为秦公是尊儒好礼的国君,却不想秦都咸阳胡风盛行!
看到眼前的景象,跟随孟子他们来的学生们、侍从们,一个个地都露出高人一等的姿态。
公孙丑更是直接鄙夷的嘲讽道:“到底是西垂之地,不训教化,竟然身穿胡服,不类我中原上国!”
这是华夏自古以来的民族优越感,天朝上国,大地中央,他们是深受礼仪文化教养的人。
而那些没有沐浴文化之光的,分散在四野的,是蛮夷、是戎狄,是低人一等的。
这是文化自信,也是人格自信!
只是可惜,他们的自信找错了对象!
一位听到这话的百姓,顿时就冷眼转头过来,“小子,你骂谁蛮夷呢,你说谁穿胡服呢!有本事你再说一遍!”
对着公孙丑就是扬声大骂,直接就撸起袖子,走了过来。
在天朝上国、文化自信、人格自信的古代,骂人蛮夷,就如同后世骂人全家般深受人格侮辱般难听!
因为一句蛮夷,楚国直接反了周王,自己戴起了王冠,与周王平起平坐,还想问鼎中原。
而秦人自来嫉恶如仇,热血好斗,不然商鞅变法之前也不会私杀不断,被商鞅严禁私斗。
“怎么,敢穿还不敢让人说啊!”
仗着自己这边人多,公孙丑也不怕,而且这秦人一言不合就想打架的嚣张态度也让他很是不爽,气势更傲。
“一言不和还想上前来打我,中原尚礼,只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下一章,请退出
来源4:feil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