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东宫。
这一下不再是李承干一筹莫展,而是长孙无忌一筹莫展了。
李承干看着眼前的舅舅,几次欲言又止。
长孙无忌不耐道,“有话就说!”
李承干闻言这才道,“舅舅,此次失手可否是因为李愔的势力已经太过强大?如果是这样的话,我们是不是要加紧防范?”
这话说了等于没说。
李愔现在的势力还用计量吗?
明显已经超过了东宫。
防范?
东宫不是一直在防范皇室诸子?
长孙无忌瞥了他一眼,没好气的道,“你憋了半天就放出这么臭一个屁?”
李承干支支吾吾的不敢回答。
长孙无忌喝到,“你好歹是个太子,连这点骨气也没有吗?啊?”
李承干立时昂首挺胸道,“舅舅,承干的意思是,既然六扇门已经这般强大,可不能再任由李佑继续壮大了啊!”
昂首挺胸却说出这么一番言词,长孙无忌本欲再骂,但转念一想又作罢。
“六扇门那几人,老夫自有应对之策。”
“只是你,最近几日朝政,你均没能占得上风,反倒被那李愔屡屡打压。你对朝政难道就没点自己独到的见解么?亏老夫这些年如此栽培你!”
长孙无忌心里那个恨啊,为何自己的亲侄子,未来的大唐天子竟然是这副模样?
要知道那李愔以前可是一个流氓啊!他都可以开窍,为何自己这个亲侄子死活还不开窍?!
一思及此,长孙无忌差点要泪流满面。
“舅舅,不是承干没有见解,只是那李愔实在太可恶!每次都要从我的见解里挑毛病,父皇如此宠信于他,自然是听他的了。”
李承干心里也不好受,自己身为太子,东宫储君,未来的皇帝,居然被一个亲王在朝堂之上屡屡打压,脸上哪里挂得住。
长孙无忌冷酷道,“那你便要知道见贤思齐焉,多学学李愔的思维方式,敌人的长处也是他的弱点,只要我们能加以利用,何愁扳并不倒他?”
李承干急忙点头,连连称是。
这时,东宫詹事前来禀报,卫王求见。
“李泰?他来做什么?”
李承干把目光转向长孙无忌,待得长孙无忌微微点头,他才让詹事去迎李泰进来。
李泰进得大殿,瞥见长孙无忌也在,急忙行礼。
“李泰,你来干什么?”
李承干直言问到。
李泰见长孙无忌面无表情端坐一旁,好似并没有要询问自己的意思,当即应声道,“太子殿下,难道此次被李愔狠狠打压了一番,就这么算了?”
此次不仅是太子,李泰,李治都被李愔狠狠踩了一脚。
他们原本信心十足打算给李愔一点颜色瞧瞧,可没想到三人都成了李愔的垫脚石。
李泰心有不甘,故此前来找李承干商议,想要扳回一城。
“哦?原来你也打算对付李愔?”
李承干明显在明知故问。
但李泰不察,恨恨道,“这个李愔,仗着父皇恩宠,横行霸道,跋扈嚣张,若不给他点颜色瞧瞧,他还真把自己当块料了。”
李承干与长孙无忌对视一眼,瞥见长孙无忌眼中应允的神色才对李泰道,“既然如此,你且先回去等着,一旦有机会,本宫立刻通知你。”
待得李泰走后,长孙无忌这才对李承干道,“老夫派人去查探一番,看看京城还有那些人打算对付李愔。”
“既然大家目的一致,就算以后难免敌对,也好过让李愔渔翁得利。”
长孙无忌刚才一直没有发言,一方面他不屑与李泰说话,另外一方面却是因为东宫之中,言行必定谨慎,他身为朝廷柱国,更需如此。
太极殿,李世民看着手中的奏章淡淡道,“吐谷浑此次遣使前来,诸卿可有应对之策?”
中书刚刚接到吐谷浑国书,吐谷浑派遣使团一行三百人已经进入长安进贡,随行还带来吐谷浑特产良驹青海骢三百匹,意欲卖给大唐。
李世民也就是拉不下面子,不然他一句话,让吐谷浑直接把青海骢进献给大唐即可,何须用钱两去买?
只是吐谷浑毕竟是大唐属国,而且民生疾苦,李世民若是如此,岂不是让吐谷浑雪上加霜?
他李世民南征北战多年,自然知道民生关乎社稷,民生之重重于泰山。
但青海骢价格高昂世人皆知,若大唐尽数购进,非得耗费一大笔钱。
李世民既不愿平白无故要吐谷浑献上良驹,让世人诟病自己的同时,也不愿让大唐当这个冤大头。
可是这青海骢实在是良驹啊!日行千里不在话下,一旦进入军中,必定增加莫大助力!他李世民军武出身,岂能放过如此良驹?
于是,问题就来了。
如何能够从吐谷浑使者手中光明正大的低价购得青海骢呢?
来源4:feil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