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繁体版
关灯
护眼
第十四章 男儿何不带吴钩
加入书架 返回目录 查看书架

此时岳飞还未做出这首【满江红】,赵佶在这个时候拿出来,里面的意境和当今天下万千的呼唤简直契合得天衣无缝。

一首念罢,在场所有人,包括歌姬和乐师们都心潮起伏,所有人满脸通红,这些平时无所事事,走鸡斗狗的纨绔公子哥们纷纷双拳握起,口中喃喃念叨着这首【满江红】,眼中炽热的目光看着场中的满身酒气的赵佶。

而那些书生则各个反反复复念叨着这首【满江红】,意犹未尽,恨不得化身将士,冲杀沙场。

而赵佶一首唱罢,徒然转头,脚下加速,在旁白的桌案上重重一踩,直接把黄花木的桌案踩得四分五裂,整个人如大鹏一般扑向挂在墙上的一把装饰用的佩剑。

“唰”得一声,剑气弥漫,寒光一闪,整个庭院都为之一亮。

“赵客缦胡缨,吴钩霜雪明……”

人影,剑舞。

“……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

杀气,煞气。

“……事了拂衣去,深藏身与名……”

洒脱,仙气。

“……将炙啖朱亥,持觞劝侯嬴。三杯吐然诺,五岳倒为轻……”

……

当一个人是一个孤立的个体时,他是十分理智的,而当他融入群体后,他的思想就会陷入一种“无意识”的状态。

现代人常说:“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而无数事实证明,恰恰相反,所谓的“人民群众”并不比任何一个个体的人聪明。

实际上,几百年后就有一本心理学的书,名叫《乌合之众》。

此书出版于1895年,是法国社会心理学家古斯塔夫·勒庞创作的心理学著作。

勒庞在书中指出,群体的特点是冲动、易变、急躁、容易轻信、喜欢走极端。作为个体的人是理性的,而一旦人们集合成一个群体,就会变得感性起来,群体十分容易被极端的情感所打动。

谎言重复千遍就是真理。不断重复、夸大其词、言之凿凿、摒弃说理,这些都是阴谋家打动群众最直接、最有效的手段。

庭院中,赵佶以一首响应这个时代的【满江红】撕开了众人心中平静的湖面,场中几乎所有人都在回荡整个院子的高昂怒吼中心潮澎湃。

不仅如此,在众人内心的爱国之情已经激发,正幻想着“壮志饥餐胡虏肉”时,赵佶已经拔出墙上宝剑,在院中剑舞起来,刀光剑影,弥漫整个房间的煞气冲散了原本的靡靡之音,取而代之的是肃杀悲壮,以及一往无前的热血男子气概。

【侠客行】,诗仙的这一手气撼五岳之诗真的应了里面那句话-“五岳倒为轻”,配合上赵佶这一手杀敌剑舞,简直让众书生和纨绔心驰神往,恨不得立马化身剑客,持剑跨马,单骑千里,喝酒杀敌,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

“张二河!”

最后澎湃的剑势化为一道惊心动魄的绝杀一剑,如流星划破天空,刺向已经全身兴奋得颤抖起来的张二河,最后在离他眉心一指的位置停下来。

澎湃的剑气把张二河的头巾都撕裂开来,变得披头散发。

“张二河,你说!这剑能杀人否!”手持宝剑的赵佶断喝出声。

“能!”根本不需要思考,张二河面对近在眼前的锋利剑尖,一丝恐惧都没有,甚至在幻想自己就是拿剑之人,剑的对面就是倒在自己剑下的敌人!

“此剑能杀契丹人否!”

“能!”

“能杀西夏人否!”

“能!”

“能杀女真人否!”

“能!”

回答到最后,喊的人已经不仅仅是张二河,在场所有人,所有的歌姬,所有的乐师几乎都站起来,大声喊“能”。

连李师师这样性情温婉的女子都怦然心动,红着脸,憋着气。

“哈哈,哈哈……”

“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大家都是我大宋的男儿。”赵佶仰天一声狂笑,大步走到饭桌前,一扯桌布,满桌的菜肴都被扔到一边。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下一章,请退出

返回目录 下一章

若图片章节不正常,请点击报错后刷新页面(支持最新25章报错)

若章节正常,请不要点击报错,否则会造成网站打不开

来源4:feil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