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繁体版
关灯
护眼
第337章 水力大纺车
加入书架 返回目录 查看书架
  “四乡之人,自农桑而外,女工尚焉。摧车蹋弓,纺线织机,率家有之。村民入市买棉,归诸妇女,日业于此,且篝灯相从夜作。”(《南浔镇志》)

  “女红不事剪绣,勤于纺织,虽六七十岁老亦然。旧传有夜完纱而旦成布者,谓之鸡鸣布。”(《温州府志》)

  “当农事甫毕,男妇老幼共相操作,或篝灯纺织,旦夕不休,或机声轧轧,比屋相闻。”(《汉川县志》)

  各种记录呈现了十四世纪华夏大地乡村的生产景象:每个农家都有织机一部,耕作之余,无论妇幼老小都从事纺织,全家动手,机声不休,通宵达旦,每户所织之布虽然数量甚微,但是因户数众多,聚合之后,却成惊人的亿万之数。

  土地有限,产出的棉花有限,纺织出来的棉布也有限,若是从人力纺织棉布变成用蒸汽动力机械纺织棉布,最大的好处就是纺纱织布效率大大提高,最起码提高几十倍,进而使得棉布价格下降。

  在底层老百姓收入不变的情况下,完全可以做到一家人每年买布作一套新衣服外加一双鞋。

  不过也有一个坏处,农户自己种植棉花,自己纺纱织布,直接卖棉花和卖棉布的价格是不同的,棉布中还包含农户的手工费,一旦用蒸汽动力机械代替人力纺织棉布,农户织出来的布就卖不出去了,只能卖棉花,农户的收入要下降一些。

  但是在方南看来,与采用蒸汽动力机械纺织棉布的好处相比,坏处会随着时间慢慢减小。

  已经有例子出现,人民军统治区中最多的工厂是水泥厂,商贾们在人民军统治区许多城池都建立水泥厂,大量青壮进入工厂做工,青壮进入工厂做工基本上就无法参与到耕田中,但青壮在工厂中做工的收入不会比一家人种田收入差不多。

  如此情况下,只要家中有一个人在水泥厂做工,那一家人已经不需要种田就有足够的金钱生活下去。

  水泥厂只是一个开始,工业时代到来,大型纺织厂遍地都是,可以让大量成年女性进入纺织厂做工,更多的工厂出现,农村人口开始减少,但土地不会减少太多,可以给农村人口分配更多的土地,农村人口的平均收入也跟着增加。尐説φ呅蛧

  当然,这得忽略人口增长,人民军统治区的老百姓都过上好日子,必然会有大量新生儿出现,人口增加还要让农村人口收入增加,这就是对外扩张的问题。

  对外扩张的事情还要等到人民军统/一华夏大地后再说,现在该发展蒸汽动力机械还得发展蒸汽动力机械,时间不等人。

  进入到十二月,在佛山,一个新的研究所成立,其名为“纺织机研究所”。

  纺织机研究所名义上归工部管辖,实际管理纺织机研究所的是方氏商会。

  方氏商会就是方南的方家所属的商会,方南命人民商会副会长韩嘉担任方氏商会会长,与此同时韩嘉依旧是人民军政府官员。

  方南给韩嘉的第一个任务就是建立纺织机研究所,目前纺织机研究所研究人员中,有两人来自蒸汽机研究所,算是借调,随时都可以回蒸汽机研究所。

  除了蒸汽机研究所两位研究人员,还有熟练打造人力纺纱机、织布机甚至水力大纺车的工匠,以及工匠家属中熟练使用纺纱机、织布机的女性。

  暂时女人还无法与其他陌生男人一起干活,使用纺纱机、织布机的多是女性,所以选择工匠家中的女性来参与研究比较合适。

  另有广州大学的几位学生对蒸汽动力纺纱机、织布机感兴趣,也参与到对纺纱机和织布机的研究中。

  纺织机研究所正式成立,开始对蒸汽动力纺纱机和织布机进行研究,只要研究成功了,参与到研究中的人都会获得来自方氏商会大笔金钱奖励,机器专利权归方氏商会所有,毕竟是方氏商会投入资金聘请人员进行研究。

  只要蒸汽动力纺纱机和织布机研究成功,方氏商会就会投入更多资金对这两种机器进行生产,亲自建立一家大型纺织厂,让所有人看到纺织厂生产棉布的效率。

  接下来方氏商会将会以制造机器为主,将机器卖给勋贵家族的商会,让这些商会建立大型纺织厂,简单的说就是方氏商会带着勋贵家族赚钱,等到纺织业大爆发后,才会将机器卖给其他商贾。

  不过制造机器卖机器的事情还要等一等,机器还没有研究出来,纺织机纺织机,实际上纺织机并不是一种机器,而是两种机器,分别是纺纱机和织布机,棉花需要先纺成纱,之后用纱线来织布。

  研究制造纺纱机相对简单一些,因为先人们已经研究出一种水力纺纱机——水力大纺车。

  纺车是采用纤维材料如毛、棉、麻、丝等原料,通过人工机械传动,利用旋转抽丝延长的工艺生产线或纱的设备,通常有一个用手或脚驱动的轮子和一个纱锭。

  随着纺车发展,锭子数目增加到2至3枚,最多为5枚,宋元之际,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下一章,请退出

返回目录

若图片章节不正常,请点击报错后刷新页面(支持最新25章报错)

若章节正常,请不要点击报错,否则会造成网站打不开

来源4:xszww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