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应昌军与王盛荣军的第二场大战比第一场大战更加惨烈。
第一场大战,宋应昌军有近八万人,战斗中,宋应昌军战死或被俘者近万,受伤者过千(不包括轻伤),还能继续战斗的不足七万人。
当时王盛荣军有六万三千余人,在战斗中,王盛荣军,战死者过两千,受伤者近千(不包括轻伤),还能继续战斗的超过五万九千人。
而在这刚刚结束的第二场大战,宋应昌军兵力高达十万,战死或被俘者三万四千余人,受伤者过两千(不包括轻伤),可战之兵还有六万三千余人。
王盛荣军有六万五千余人,在战斗中,王盛荣军战死者近一万一千,受伤者过三千(不包括轻伤),可战之兵还有五万余人。
王盛荣军和宋应昌军的第二次大战中,别看两军死伤者比例几乎是一比三,但王盛荣军战斗力下降程度似乎不差于死伤人数更多的宋应昌军。
先登部队四个团五千余人,死伤者过三千,掷弹兵部队三个团近四千人,死伤者过两千,可以说王盛荣军作为主力部队之二的先登部队和掷弹兵部队实力都降低一半以上。
即便是没有多少人员死伤的火器部队三个步兵营,战场上开枪次数那么多,枪管磨损严重,战斗力也跟着大降。
死伤一万四千余人,可以说是从人民军举旗以来死伤人数最多的一场大战,但这却不是结束,或许未来还会有死伤人数更多的战斗出现,人民军的目标可不只是占领广东一地,而是推翻明廷主导整个天下。wWW.xszWω㈧.йêt
大战之后,王盛荣对于这场战斗进行反思,他感觉到自己有一点失误非常大的地方,就是掷弹兵部队规模太小了。
战前王盛荣军掷弹兵部队有三个团编制,近四千余人,因为手榴弹比较沉重,所有掷弹兵部队战士携带足量手榴弹,大约占王盛荣军储备手榴弹的三分之一多一点。
仅仅是掷弹兵部队携带的手榴弹,就给明军带来过万的死伤数字,要是掷弹兵部队的规模扩大一倍,在战场上给明军带来的死伤数字也将翻倍,人民军付出更小的死伤数字就能够击败明军。
过去的事情已经无法挽回,王盛荣内心中已经做出决定,尽快扩大掷弹兵部队规模,最多可达到两个旅编制,即便在战场上一次就将所有储备的手榴弹都扔出去,只要以更小的死伤击败敌人即可。
目前人民军实力大降,不过王盛荣不担心短时间内会与明军爆发大规模战斗,明军死伤人数是人民军的几倍,实力也大降,并且明军是败方,士气跟着大降,想要恢复士气就需要一段时间,人民军有足够的时间恢复战斗力。
唯独有一点王盛荣比较担心,明廷太强大了,这一次明军死伤三万多人,接下来可能会有更多的明军被调集过来,而他率领的人民军,可无法增加太多兵力。
王盛荣只能寄希望于后方能够送来更多的虎头枪和手榴弹,他才能率领人民军挡住源源不断到来的明军。
王盛荣对于这一战中明军的表现也是万分感慨。
战斗最开始在人民军掷弹兵部队攻击下死伤上万人都没有撤退,在死伤三万多人达到总兵力三分之一的情况下才撤军,还没有达到溃败的程度,明军的顽强让王盛荣吃惊,要是以后人民军对战的明军都是如此,那以后的战斗就难了。
……
明军大营,确定这一战己方死伤数字后,宋应昌呆坐着一动不动。
宋应昌知道这一战明军会死伤比较多,没想到死伤人数会高达三万六千余人,占明军总兵力的三分之一还多一些。
回想一下大战的经过,宋应昌很快就发现明军失败的原因。
这一次明军三路围攻人民军的计划本身是非常好的战术,宋应昌和一众明军将领有比较大的把握击败敌人,从战斗初中期正面战场和东侧战场上明军即将占上风的情况就能够看出来,若不是人民军火器部队支援正面战场,那正面战场明军就有较大可能完成突破。
可惜宋应昌没有想到人民军的火器部队会放到西侧战场上,左右两路明军为了快速行进都没有携带沉重的火炮和战车,在人民军火器部队的攻击下,右路军就这样溃败了,要不是追击右路军的人民军撤回去,右路军死伤人数可不会只有一万来人。
要是三路围攻计划再充分一些,这一战的胜利一定属于明军,可大战已经过去了,是明军战败,时间无法回到开战前。
面对死伤三万六千余人士气大跌的明军,宋应昌明白短时间内明军都无法与人民军进行新的战斗。
宋应昌更明白,这一战比上一战明军死伤人数多出这么多,等到消息传到京城,自己这个大军统帅的位置肯定要换人,有不小可能会被判一个死罪,宋应昌只能希望不要连累的家人。
但现在宋应昌还是大军统帅,他没有放弃大军不管的想法,忠于皇帝,他不愿意看到人民军击败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下一章,请退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