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繁体版
关灯
护眼
第七十一章: 换大碗
加入书架 返回目录 查看书架

-

桑二金就是土生土长的青州人。

桑二金老家是柿庄的。早先庄里庄外可地长的都是柿树,故取柿庄。

柿庄很出名。有很多传说:

被青州百姓奉为神灵的苍龙爷就是柿庄的。

当朝的越国公胡大海投奔义军最早到的就是柿庄。当天,比武场上皇后马娘娘让胡大海露一手,胡大海一口气拔了十好几棵碗口粗的柿树,转天柿庄庄里庄外所有的柿树神奇的都不见了。(此处暂略XXXXX字)

桑二金是个大字不识一箩筐的种田的受苦人。

桑二金从小就肚大,打记事起,就没记得吃过一顿饱饭。爹娘死的早,桑二金是靠讨吃要饭长大的。后来,稍大些给人家扛零活打短工也大都是混个半饱不饥。再后来,为了添饱肚子,就参加了义军。

桑二金打仗很勇敢,不怕死。每回立了功,唯一的要求就是敞开肚子吃一顿饱饭。即便是回乡当了知府也是如此。为了吃饱肚子还闹出不少笑话。

“哈哈哈。”眼瞅着桑二金板叫,朱颗粒哈哈大笑,一拍桌子,“你小子真是狗行千里忘不了老本行。几年不见,还是……”朱颗粒想骂,但当着几个朝廷命官,还是把到嘴边的话咽了回去。

五年前,也就是朱三吵吵着回乡的脚前脚后,桑二金也吵吵着要回家。理由就是当官不自在,规矩太多,挣的银子别说养家糊口,自格都填不饱肚子,还不如回家种几亩地。本来,皇上也是让朱颗粒酌情处置的,朱颗粒递了折子,朱元璋批了。不过,不是让桑二金回乡种地,而是做青州知府,还赐名:桑二金。

直到今天,朱颗粒心里还有一个解不开的心结。

朱颗粒下意识地瞅瞅坐在旁边的朱三。朱三和桑三金都是皇上器重的部下,一个救过皇上,一个救过娘娘;俩人脚前脚后吵吵着要回乡,可到了朱三虽然享受的是六品官俸,但毕竟只是个小小的知县,桑三金却做了四品知府;还有……。朱颗粒跟随皇上几十年,虽然进京后无官无职,但毕竟是皇上身边的红人,自以为深知皇上的驭人之术,但皇上这么做,他真有点琢磨不透。

“你呀……”朱颗粒长叹口气,指指桑二金,“你呀,枉费了圣上的一片好心。没心没肺的东西,就长了个吃窟窿,就是那个,那个,……”憋踱了半天,骂出俩个字,“饭桶。”

“俺,俺就是个饭桶。俺就知道吃饱了肚子不饿。痛快!”桑二金拍拍肚子,哈哈大笑。

“行啦。瞅你那点出息。”朱颗粒摇摇头,“早晚你小子栽在这吃上。”这些年,朱颗粒没少听说桑二金在青州闹出的笑话。其中,好多都是皇上亲口说的。

“俺,俺就这么点……”桑二金憨憨一笑,“老哥哥,你就齁晒败俺了,俺都饿了……”桑二金下意识地舔着嘴唇,眼睛直勾勾地盯着捧在手中的大海碗。

“桑老弟,钦差大老爷晒败你?给你脸了不是?”有人拍了桌子,指着桑二金,“你瞅瞅你那德行,大海碗都盛上了,咋地?桑知府,该不会是又饿了好几天,就等着来天州县吃酒席吧?”说话的人是炎州知府尤虎,也是个五大三粗的汉子。尤虎早先是胡大海的手下,也算是一员虎将,本来在都督府任职,三年前平调到炎州做了知府。坊间传说是丞相胡惟庸奏请圣上恩准的。

其实,尤虎说的桑二金这事,也是坊间传说,当然是官场小圈子茶余饭后流传的一个笑话。孰真孰假无人考证,也没有人去考证。

众人哄堂大笑。当然也有人没笑。

“……”朱三本来就对一大帮人来蹭吃蹭喝心里有气,眼瞅着众人骚哒起哄桑二金,脸色“唰”地阴了下来。他和桑二金是过命的兄弟,当年他背着皇上突围时,要不是桑二金在后掩护,他早没命了。回来这些年,尽管临出京前,朱颗粒再三安置他皇上忌讳官员私底下交往,但他和桑二金一直有来往。一来天州县和青州就隔着一座豹子岭,走小路下了岭再走二十来里就是青州府衙,即便是走官道也就是多半天的工夫;二来,他太了解桑二金的为人了。尤虎说的,还有坊间的传说,他压根不信。不过,桑二金肚大,家里老婆孩子还有下人十来口,朝廷给的官俸养家糊口紧紧飕飕,确实不假。他不能眼瞅着过命的兄弟遭罪,可他也不想让兄弟脸上挂不住,所以他时常会找个由头去青州,当然不会空手去。自然,桑二金也会过来看他,不过很少。

朱三想站起来帮桑二金说几句话,可官服好像被人拽住了。低头瞅瞅,这才发现是朱颗粒死死拽着。

朱颗粒眯缝着眼,脸上一点表情也没有。

“你,你个油葫芦,你,你少埋汰人。”桑二金脸涨的通红,半天结结巴巴说出一句话,端碗的手直打哆嗦。

“俺埋汰你?看来是铁板钉钉,真有此事喽。”尤虎哈哈大笑,拍拍脸,“你呀你,好赖也是堂堂朝廷命官,丢人败兴。你,你还……”

“行啦。行啦。”池中清摆摆手,打断了尤虎的话,“尤兄,同朝为官,何必呢?”站了起来,走到桑二金面前,嘿嘿一笑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下一章,请退出

返回目录

若图片章节不正常,请点击报错后刷新页面(支持最新25章报错)

若章节正常,请不要点击报错,否则会造成网站打不开

来源4:feil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