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校场点兵
时间转眼即逝,很快,三天就过去了。
在此期间,京城的禁军都已经调度得差不多了。
此次出征,楚元将会率领五万禁军出发,到达济州境内后,再抽调五万地方州府兵马,一共十万大军。
正如高俅所言,梁山泊依山傍水,是个易守难攻之地。
没有重兵,没有人数优势,确实很难打下来。
既然担任了此次讨伐大军的兵马元帅,楚元就会做好万全的准备。
时值正午,楚元在许诸和百名虎豹骑的簇拥下,来到了点兵校场之内。
这是大军出发的集合地点。
然而,当楚元到达场内之时,发现这数万禁军中,许多人都是有说有笑的,脸色松弛,毫无出征打仗的感觉。
不止衣衫不整,更是连队列都站不好。
不知道的,还以为是什么聚会活动呢。
看到这一幕,楚元微微皱了皱眉头。
在这个时代,大宋朝的经济水平能力,无疑是天下第一的。
不管是不可一世的辽国,还是其他的蛮夷边国,都无法跟宋朝的繁花锦绣相提并论。
甚至夸张点来说,整个天下的经济加在一起,也就只有大宋的四分之一水平。
但是,大宋的经济实力有多强,那它的军事实力就有多弱。
基本上只要是个国家,都敢跟宋朝硬碰硬的打一场。
北边的大辽,还未崛起的金国,东北方向的渤海国,高句丽,西边的吐蕃,南边的南邵,每一个敌人在军事这一块儿上都不虚大宋。
造成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自然是赵匡胤留下来的国策。
老赵同志为了防止后人造反,那是变着法儿的在整那伙武将。
不止是地位上不如文官,最关键的是,每一个武将在军营里面,只能待一任。
一任期满,立马就把他调走。
基本上,大部分的武将一生都在宋朝的各个地方任职。
一任的期限就那么几年,很多情况下,那些将领连自己手底下的士兵都没处熟悉,立马就跑到另一个地方当将军去了。
这样做,确实是能最大程度上保证武将无法造反。
只不过,却造成了宋朝士兵们的战斗力低下无比。
连自己的上司都不熟悉,那还打什么仗?打起仗来了,应该听谁的啊?
因此,老赵同志遗留下来的问题有点严重。
到了如今,宋徽宗时期,只要有敌国入境,宋朝的文武百官,第一时间想的,不是怎么去击退敌人,而是想着,要花多少钱才能把那些敌人打发走。
能用钱解决的事情,干嘛要打仗?
这,就是目前大宋朝廷的处事态度。
当然,花钱买平安,那也是要分人的。
像梁山这种由山贼土匪组合起来的势力,肯定是受不到朝廷的重视。
于是,这个烂摊子眼下算是抛到楚元头上了。
环顾了一眼全场,楚元没有多说什么,只是语气平淡的说道:
“击鼓,点兵。”
“是!”
下一刻,就有军士按照吩咐行事。
“咚!咚!咚!”
战鼓那澎湃的声音便响了起来。
楚元高站在点将台上,许诸则带领虎豹骑将他团团围住,护卫他的安全。
大约过了一刻钟左右。
一名军士汇报道:
“启禀元帅,还有两人没有到场。”
楚元看了他一眼,不咸不淡道:
“谁还没来?”
军士犹豫了一下,随后,继续汇报道:
“是......潘意将军,还有石显宇将军。”
楚元点头道:
“那就等着。”
“是!”
................
楚元继承了原主的记忆,倒是清楚这潘意和石显宇的来历。
两人都是禁军世家的子弟。
值得一提的是,潘意乃是在后世大名鼎鼎的奸相潘仁美的孙子。
实际上,后世传得并不准确。
严格意义上来说,宋朝有两个大臣被后世神化了,也有两个大臣被黑化了。
神化的两人,一个是包拯,另一个是岳飞。
包拯虽说刚正不阿,不畏权贵,确实是位好官,可他断案如神的能力,显然是影视剧加上去的。
而岳飞,的确是为抗击金人,立下了汗马功劳,也是个大忠臣。
但要说是南宋的唯一中流砥柱,抗金的唯一希望,那也不至于。
当时的韩世忠,宗泽,还有张叔夜等人都是不出世的名将。
他们在抵抗金人入侵的过程中,同样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其种种事迹,不比岳飞差。
至于被黑化的两人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下一章,请退出
来源4:feil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