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朝时辰已到,
宋徽宗头戴通天冠,身披绛色龙袍。腰束金玉腰带,高坐在龙椅之上。
文武百官们,一进入文德殿便各自站在自己位置上,分成两列,面朝赵佶。
行过大礼,高呼万岁在赵佶说完平身之后,众人站立原地。
时辰已到,宦官杨戬用尖锐刺耳的嗓音喊道:
“有本启奏,无本退朝!”
杨戬话音刚落下,高俅当即出列,手持玉板,高声奏道:
“官家,楚大学士回来了!”
高俅这话一出,满堂寂静,知道高俅要开始针对楚元了。
楚元也是微微一笑,知道高俅要耍什么把戏。
赵佶自然知道楚元已经归京,楚元昨日一回来便向他递了奏折。
现下高俅在他与文武百官面前提醒,赵佶当然知道高俅是什么意思。
只是故意装作一副惊讶的样子,要知道,演戏可是一个帝王的必修课。
“是吗!楚爱卿回来了?”
宋徽宗赵佶问道。
“臣在!”
楚元见状连忙手持玉板出列,回答道。
“楚爱卿怎的回来了,梁山打下了?”
赵佶高坐在龙椅之上问道。
其实楚元在奏折中,已经将攻打梁山的全经过写的清清楚楚。
写了是怎么生擒了李逵,怎么以李逵为饵,又生擒了梁山三员大将。
然后又以攻心之计,逼迫宋江射杀李逵三人,最后就快要打下梁山之时,发现断了粮。
楚元事无巨细,一一写在了奏章之上。
现在赵佶只不过是配合楚元演这场戏罢了。
赵佶知晓楚元是因为断粮之事才被迫回京,对此很是震怒。
要帮楚元出一出这口气,楚元领兵在外,奋勇杀敌,却因为朝中有人从中作梗,被迫回京。
若是对这作梗之人不严加处置,恐楚元心寒,恐那十万将士心寒。
所以赵佶很聪明的配合着楚元,让楚元出了这口气。
听了宋徽宗此问,高俅低着头露出了一抹幸灾乐祸的笑容。
“回禀官家,微臣没有打下梁山!”
楚元很是痛心的说道,脸上露出惋惜的神色。
“那怎么没打下就回来了?”
赵佶继续配合着楚元问道。
这时候楚元低下了头,没有说话。
见到这个场景,高俅如何能忍得住,当即开口说道:
“官家,微臣猜测定是那梁山贼寇狡猾,楚大学士久攻不下,没有办法这才回京来!”
高俅没有直说楚元能力不行,而是说着梁山贼寇狡猾。
可是场间众人都清楚,高俅就是说楚元办事不利,只是楚元乃是宋徽宗宠臣,他不便直说罢了!
紧接着高俅面露惭愧之色,接着说道:“官家,是微臣识人不明,不曾知晓那梁山贼寇的奸诈狡猾,这才使得楚大学士出师不利,臣愿领责罚!”
楚元听着这话,心中暗想,高俅这厮,这招以退为进还真是高明。
这识人不明便面上说的是没有看清梁山贼寇,其实不就是想说看错了我!
看着高俅自请罪责,赵佶开口说道:
“高太尉何须自责,楚爱卿此前不是首战大捷!这证明高太尉还是有识人之明的!”
赵佶怎会责罚与他,若是责罚,那楚元出师不利,无功而返的罪名不就算定下了?
高俅见宋徽宗对楚元,没有攻下梁山就班师回朝好像不是很在意,又连忙说道:
“可那梁山终究没有攻下,臣有罪!”
高俅这句话便是提醒宋徽宗该发怒了,楚元没有打下梁山就回来了。
高俅这厮当真奸诈!
楚元心中这般想着,口中对着赵佶说道,“官家,下官有一事不解!想请教于高太尉。”
高俅听得站在自己斜后方的楚元叫着自己,微微偏头看了楚元一眼。
高坐龙椅的赵佶挥了挥手,示意让楚元问。
“高太尉,我在梁山脚下之时,听闻国库空虚,此时可属实?”
楚元盯着前方的高俅问道。
“楚大学士,你何处听来这等谣言,我天朝国富民安,何来的国库空虚一说!”
高俅沉声说道。
心中却不免觉得纳闷,此事你该问户部尚书,问我作甚。
而且此时正在说着你没打下梁山之事,你问这干什么!
“好!好一个国富民安,那为何在我攻打梁山之时,户部却与我说国库紧张!”
楚元说完又转头对着宋徽宗,高声说道:
“那时梁山已被臣打成强弩之末,再有五天便可拿下梁山,可户部迟迟不肯发粮,臣只好班师回朝。”
“只是现下又给了那梁山贼寇喘息的时间,下次在想攻下梁山可就是难上加难了啊!”
来源4:feil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