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繁体版
关灯
护眼
第四十三章 兵分两路,微服私访的..
加入书架 返回目录 查看书架

第二天上午,在经过简单的准备之后,狄仁杰就奉旨去祭扫北都太原了。

北都太原是武则天设立的,一是出于太原是武则天的家乡,而且她爹武士彟也是埋在这里的;二是在与太原的地理位置十分重要,是北方的军事重镇,可以对关中进行钳制,进一步削弱李唐的影响力。

而狄仁杰此次出京名义上的目的,就是去太原为武士彟这位周太祖扫墓的。

所以哪怕很多人明面上知道狄仁杰是去查突厥使团被杀一案的,也不明白皇帝为什么派他先去祭扫北都……

狄仁杰与张定国的大队人马,先是赶到北都。

接过狄仁杰连城门都没进,就直接带着李元芳和虎敬晖直奔幽州了。

没错,张定国被留下来,留下来负责带着大队人马慢慢向幽州进发。

不过张定国还是带着部下进北都修整了一晚,并按照皇帝的密旨,从北都的守军中又抽调了一千精锐。

此行出发时,为了避免不必要的关注,皇帝只配发了两百千牛卫。

不过为了保证狄仁杰的安全,足够的兵力还是很有必要的,所以才会在北都进行增兵。

北都由于是军事重镇的缘故,士兵的精锐程度并不会比千牛卫差多少,而且还能暂时麻痹对手,所以这确实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对于狄仁杰将自己留下的决定,张定国并没有提出什么不满。

虽说这会让他少参与一些剧情,但狄仁杰都这么决定了,而且钦差卫队这边确实需要一个人来坐镇,所以他又能用什么合适的理由来反对呢?

而且张定国还要等李大牛去虎牢关将他的亲兵都带回来,说不定,到时候还能获得一份更加详尽的口供呢!

再说了,这回的钦差卫队也是由两支部队组成,一共有一千多人。

若是不留下一个人来管理,确实容易出问题。

可是李元芳戴罪之身,肯定是不合适的。

虎敬晖,又是卧底一个,哪怕狄仁杰让他留下来带队,张定国都会不放心的。而且虎敬晖是要留在狄仁杰身边刺探情报的,估计真留下他,他也会以皇帝让他保护狄仁杰为理由,进行反对的。

如此一来,张定国也只能留下来带队,而且一路上与狄春多聊聊关于狄仁杰的往事,也是很不错的……

如同剧情一般,狄仁杰带着虎敬晖、李元芳二人微服私访,快马很快就赶到了幽州。

张定国以前是真没看出来,狄胖胖这种身材的老人,没想到身体还是很硬朗的!

进幽州城门时,由于受到粗暴的检查,虎敬晖还是与守城官兵发生了冲突。

若不是狄仁杰贿赂了几银子,恐怕他们三人一进幽州就要去与去见刺史方谦了。

为此,李元芳和狄仁杰还嘲笑了虎敬晖大将军的架子,白白浪费了狄仁杰的几两银子。

由此可见,狄仁杰不愧是山西人,确实有点小抠。

不过,这其实是虎敬晖故意的,他就是想去见方谦,好让方谦知道狄仁杰已经到幽州了。

不得不说,狄仁杰此举确实达到了出其不意攻其不备的效果,正是因为速度太快了,搞得虎敬晖连进行联络的时候都没有,以至于最后不得不出此下策来提醒方谦了。

可没想到,却被狄仁杰的几两银子给化解了。

为此,虎敬晖还不能多说什么……

进城之后,由于看到刑台上绑着很多老人,狄仁杰就通过打听了解到了大柳树的事情。

当天夜里,还发生了李二,也就是吉利可汗夜访狄仁杰的突发事件。

结果却因为李元芳和虎敬晖的过于警惕,差点就真把吉利可汗给干掉了。

若非在最后一刻,狄仁杰及时叫住了李元芳,吉利可汗别说是逃走了,恐怕已经被李元芳的链子刀斩下首级了。若真如此了,那两国战事必起,李元芳也真的罪不可赦了。

通过探访大柳山村,狄仁杰了解到了幽州刺史方谦的种种罪行。

虽然方谦的罪行,表面看上去与突厥使团案并没有什么联系,但狄仁杰的直觉告诉他,这里面一定有问题!

毕竟世间哪有那么多巧合的事情,武周时期政治还算清明,虽说贪官污吏少不了,但像方谦这般明目张胆的大肆压榨百姓的高官却极其少见。

本来幽州就是重点怀疑目标,此地的刺史又是这个德行,这不几乎可以说是直接告诉狄仁杰,这个刺史就算不和刺杀突厥使团的人是一伙的,也至少会因为钱的问题而和他们同流合污。

而且狄仁杰本来就是重视民生的好官,所以哪怕真是巧合也会优先细查的,更何况方谦又有那么大的嫌疑?

另外,虎敬晖那晚也找机会下药,把狄仁杰和李元芳药倒之后,就赶紧去刺杀已经暴露踪迹的吉利可汗。

若不是吉利可汗早有防备,外加一身还不错的武功(没两下子,怎么搞定国内的那些部族首领),恐怕也逃不过这一劫。不过还是被那条毒蛇咬了,身中剧毒的吉利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下一章,请退出

返回目录

若图片章节不正常,请点击报错后刷新页面(支持最新25章报错)

若章节正常,请不要点击报错,否则会造成网站打不开

来源4:feil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