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繁体版
关灯
护眼
第三卷 第二十四章 宠信的理由
加入书架 返回目录 查看书架
    扎好营帐,自有甲士负责饭食,勾践与逢同在营帐中稍作歇息。

    罗长风与阿青各带两名剑士忙活开来,罗长风带剑士搬来些石块,做了个简易的灶台,命甲士寻来大量柴禾。

    随即到一辆马车内搬出一些物件,首先便是一块一面被烧得发黑的青铜板,青铜板有着一些弧度,上面那一面微微内凹,这样可以保证油不溢出。

    将青铜板架到简易灶台上,随即在下面烧起了火,待得青铜板被烧烫时,阿青与另外两名剑士,也搬着几个带盖子的釜甑过来了。

    打开盖子,里面全是猪肉,这些猪肉已被切成一片片薄薄的肉片,几乎都是五花肉,因为做铁板烧,五花肉才是最好吃的,纯瘦肉反而缺了几分口感。

    阿青用盐与各种罗长风的“独门香料”将五花肉腌了,剩下的,便只需放到青铜板上翻烤即可。

    罗长风取出一个皮囊,里面装的却是豆油,这个时代的植物油中,也只有豆油了。

    在青铜板上撒了一层豆油,等到油被烧到开始冒烟,他便以“挟”夹着一片片肉片放到了青铜板上翻烤。

    春秋时期的筷子可不叫筷子,也不叫“箸”,箸是汉朝之后才这么叫的,而一直到明朝才叫做“筷”,在汉朝之前,筷子都是叫“挟”。

    不过春秋时期,各国文字不同,写法就有点差别,《礼记》把筷子称为挟,《管子》上却把提手旁换成了木字边。

    虽然部首不同,但强调的内容却都是“夹”,充分说明春秋人给这两根小棍取名字的时候,强调的是它的实际用途,简单明了。

    不过许多人都不知道,《周礼》的餐桌礼仪中,并不提倡使用筷子。

    《礼记》上明确要求:“羹之有菜者用挟,无菜者不用挟。”

    这句话的意思是:有菜的时候用筷子,没菜的时候不用筷子。

    还有“饭黍毋以挟”,即吃小米饭的时候不要用筷子,因为小米饭是一种可以祭祀天地的高贵食物,筷子这种东西是配不上它的,能够配上小米饭的只有“匕”,即匙子。

    所以其实华夏老祖宗吃饭的时候,就跟后世吃西餐一样,一手拿着筷子,一手拿着勺子,吃菜的时候用筷子去夹,吃饭的时候用匙子舀。

    但罗长风可不管这些破规矩,什么周礼,什么仪节,在他眼中就是狗屁,怎么方便怎么来,从他不让阿青学礼仪便可看出一二。

    看着罗长风夫妇俩的动作,四名剑士与许多甲士都围了过来,其实最主要的是,他们是被烤肉的香气吸引过来的。

    而在罗长风他们开始烤肉时,火头军的饭食也准备好了,罗长风便对一名剑士吩咐道:“伯渂,去请大王与逢大夫来吃菜。”

    “是。”叫伯渂的剑士咽了口唾沫,转身往大帐飞奔而去。

    罗长风与阿青一边翻烤着五花肉,一边将一些野葱花洒上去,那香气不由更浓了几分。

    勾践与逢同很快就出来了,他们一出帐篷,隔老远就闻到一股浓郁的肉香。

    勾践不由来了兴趣,对逢同笑道:“寡人从不知,咱们这位年轻的将军不仅神剑无双,还有这么一手‘绝学’。”

    逢同附和道:“是啊!罗将军与夫人,皆乃非常人,自有非常之能。”

    两人说话间,便已到了那被甲士们围住的圈子前,剑士伯渂喝道:“大王到,尔等还不让开?”

    甲士们闻言忙不迭的散开,让开了道路,逢同对甲士们挥挥手,道:“都去食飧(吃完饭),尔等不饥否?”

    甲士们这才恋恋不舍的散去,自去火头军那打饭吃,不过罗长风与阿青烤肉的法子他们都学到了,打算等回去就试试。

    可惜他们只学会了铁板烧的法子,却不知道那猪肉的腌制方法与香料,就算学会了,也做不出那般美味。

    勾践好奇的看着那青铜板上铺满的,已烤得焦黄的五花肉,笑问道:“长风,你这是什么名堂?”

    罗长风起身道:“禀大王,这是末将自创的食法,末将称之为‘铜板烧’,还请大王品尝。”

    “铜板烧,有趣,那寡人便来试试你这铜板烧。”勾践饶有兴趣的跪坐了下来,接过阿青递过的碗与挟,碗中已有不少烤好的五花肉,因放了一会儿,也不烫嘴。

    勾践尝了一块,顿时眼前一亮,大赞道:“果然美味,哈哈,想不到长风你如此会吃。”

    罗长风道:“大王若喜欢,末将回去便将这铜板烧之法,传给宫中庖厨。”

    勾践欣然道:“大善。”

    罗长风对逢同伸了伸手,道:“逢大夫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下一章,请退出

返回目录

若图片章节不正常,请点击报错后刷新页面(支持最新25章报错)

若章节正常,请不要点击报错,否则会造成网站打不开

来源4:biquyu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