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繁体版
关灯
护眼
第三十九章 低声下气
加入书架 返回目录 查看书架
    掖城,又叫掖县,东莱郡治所,隋朝渤海湾出海口之一。

    萧正一行人晓行夜住,十余天行程千余里,远远望见高大的城墙,都有些精疲力尽。

    众人找了家客栈包下个小院作为落脚之处。转天一大早用过饭,萧正让其他队员在客栈等候,自己带着张南、罗士信还有李狗子去了船厂。

    因为现在的船只都是木质结构,在海水里时间长了很容易生船蛆,而淡水是这个时代防止船蛆的唯一办法。

    这次元弘嗣主持造船,位置便选在了位于掖县城郊的掖河入海口,至于这里之前有没有造船厂,萧正不得而知。

    船厂距离掖城三十多里,到了地方萧正发现事情还真有些棘手。

    从岸边向外延伸出十多里已经建起了一圈丈高的围墙,只留下几个进出口由兵丁把手,闲杂人等都被拦在外面,里面是什么情况,外面难窥一二。

    很多人徘徊在墙外,想办法寻找里面的亲人,朝廷的徭役总是超期又超期,役丁们的口粮不够只能忍饥挨饿,除非出现大面积断粮的情况,否则官府是不会提供吃食的,即便提供了,也是稀粥,连腌菜都见不到,更别提干的了,家里的亲人便只能从嘴里抠出一口吃的,想尽办法送到服役的地方,让里面的亲人多一分生存的机会。

    可是,历尽艰难到达目的地后,想要见到挂念的亲人也不是那么容易,因为工地太大人太多,守卫的兵丁不会允许随便进出,更不会好心的为你指路。

    这时候就会出现牙人,他们有门路为你提供消息,甚至送信送物,当然,这都需要报酬,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

    萧正四处看了看,领着几人来到路边的汤饼摊子,点了些吃食,略作休息。

    “小正,咱们怎么办?”张南问道,“什么时候去总管府?”

    “先看看情况,最好能打探到他们的消息,做到心中有数再去找元弘嗣。”

    片刻后,一个二十多岁的汉子向萧正他们走来,个头不高,身材偏瘦,微微弯着腰,眼睛总是不由自主的四处扫视,脸上带着招牌式的笑容,一看就是常年混迹市井的。

    到了萧正面前,弯腰拱手满脸堆笑,一套动作娴熟无比,“这位郎君请了,敢问来此处是?”

    萧正冲着船厂的方向,扬了扬脖,道:“说吧,什么行情?”

    汉子稍微一愣,这位郎君年纪不大,眼光够贼的啊。

    “您是寻人,还是送信送物?”

    “怎么称呼?”

    “小姓梁,您叫小的梁二就好。”

    “先找人,找到人再说别的。”

    “一人十文。”

    “济北东阿来的,一共二十六人,领头的叫李三娃,什么时候能有信儿?”

    “二十六人的消息都要?”

    “嗯。”

    “没问题,明天就给您信儿。”

    萧正点了点头,付了汤饼钱起身离去。

    第二天,萧正如约而至。

    梁二见到萧正后,依然是满脸笑意。

    “说吧,有信儿了吗?”

    梁二点了点头。

    萧正也不废话,扔过三串铜钱。

    梁二一搭眼就看出每串足量一百文,乐颠颠的接住,“他们一共二十六人,到现在情况还不错,死了四个。”

    萧正诧异的看着他,“死了四个还算不错?”

    张南几人也瞪圆了眼睛。

    梁二左右看了看,低声道:“死了老多人了,光砍头就砍了一千多。”

    “什么原因。”

    “能有什么原因,所有役丁都是两头不见太阳,好多人都被活活累死,役丁们当然不干了,总管元弘嗣亲自带着人,一口气就杀了几百个,打那后只要抓到不老实的就直接砍头。”

    众人听罢心中担忧更甚。

    “我说他们情况还不错,是因为他们被分到了运字部,新近才被派到水里做了一个月,而且现在已经回岸上了。”

    张南急切的问道:“岸上能好熬一些?”

    梁二摇摇头,“难啊,现在岸上也难熬,不过总比在水里泡着要好上一些。”

    “您说的李三娃还活着,不过,有个叫张北的和其他六个受了伤,是被抽了鞭子。”

    张南一听,满脸急迫:“受伤了?怎么回事?”

    “那我就不清楚了。”梁二说道,“这里面能因为啥,管事的想抽谁就抽谁呗,看他们心情。”

    “死的四个是怎么死的?”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下一章,请退出

返回目录

若图片章节不正常,请点击报错后刷新页面(支持最新25章报错)

若章节正常,请不要点击报错,否则会造成网站打不开

来源4:88dush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