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繁体版
关灯
护眼
第二百三十九章 唐郑开战
加入书架 返回目录 查看书架
    李唐在平定刘武周之后,目标则转向了王世充。

    李世民胜利班师后,唯恐引来父亲和兄长的猜忌,行事非常低调。

    这由不得李世民不谨慎,早在大业十三年,李唐攻占长安后,太子李建成见李世民手下人才众多,唯恐威胁到自己的地位,于是便向李渊建议将秦王府的官员都调到外地任职。

    李渊也担心引起储位之争,便答应了李建成的请求。

    于是,李世民手下包括杜如晦在内,数十人相继被调往外地。

    李世民自然知道父亲的意思,虽然心中不满,也没敢违逆。

    直到武德元年,薛举进犯泾州,在亲王府担任记室参军的房玄龄称赞杜如晦有王佐之才,力劝李世民趁机将杜如晦调回。

    李世民也很看重杜如晦,便以军中人手不足为由,请求李渊调回杜如晦。

    李渊也觉得对次子有些过分,调回一两个人也不影响大局,便答应了李世民的请求。

    杜如晦这才得以重回秦王府,不过却没有官职,只做一普通谋士,但李世民对其非常器重,无论出征薛举还是平定刘武周,始终都留在身边参赞军事。

    武德二年,李世民至交好友刘文静被下狱,李世民特意从绛郡返回长安,为刘文静求情,结果刘文静与其弟刘文起仍被处斩。

    李世民为此十分恼怒,却也无可奈何。

    此次返回长安后,李世民谢绝了一切请宴,甚至连他的王府都不出,似乎除了他秦王府的一干属下,与其他文臣武将都断了往来,此举让李渊和李建成大为满意。

    直到商议出兵,李渊才多次召李世民相商,似乎突然想起还有这个儿子似的。

    事实上,李渊虽然有些冷落李世民,但对其军师才能却非常看重,从太原起兵到攻占关中,从讨伐薛举父子到平定刘武周,李世民的表现都极其出色。

    不过,次子才望兼隆,难免威胁到长子的太子之位,为了避免兄弟阋墙,李渊不得不在某些方面偏向长子李建成,甚至对亲近李世民一方的臣属暗中打压,这对一国君主来说,无疑是不妥的,甚至给人昏聩的印象,但作为父亲,李渊不得不为之。

    而李世民虽然老老实实的待在他的秦王府,却也没闲着,一直与房玄龄、杜如晦等人商议下一步的出征计划。

    按照李世民的意思,他最想打的就是萧正,可商议了许久,也没找到合适的进军路线,李世民对此非常失望。

    涿郡的罗艺虽然奉表归顺,李渊也封其为燕王,并赐姓李,但罗艺拥兵自重,仍然处于独立状态。

    渔阳的高开道曾在唐武德二年,也就是公元六百一十九年,被营州总管邓暠击败而被迫降唐,但转年高开道就再次自立,并取得了奚族等北方部落的支持,在渔阳自称燕王,建年号为始兴,设置百官。

    对这两人,李唐都鞭长莫及,完全顾不上。

    而若是打窦建德,又唯恐窦建德与罗艺重归于好,甚至勾连到一起共同对抗李唐,再加上高开道,他们若是组成联军,并得到奚族帮衬,事情就变得复杂了。

    而要想打萧正,不是路过窦建德地盘,就是要路过王世充地盘。

    至此,无论是李渊还是李世民,都觉得萧正太过狡诈,当初萧正不仅舍弃了黎阳,而且在李神通与窦建德大战的时候,李唐由郑虔符出使,主动送上武阳郡,萧正也是毫不动心。

    现在,北有窦建德,西有王世充,李唐想打也过不去,萧正则一门心思在江淮抢地盘,壮大自己的实力。

    最后,李渊决定出兵攻打王世充。

    李世民对此也比较赞成,王世充性情多疑,为人残暴,内部失和已久。

    外部,萧正在王世充背后小动作不断,在淮水附近攻城略地,虽然两家并未真正开战,但关系显然不睦。

    至于王世充和窦建德,在曹旦南下火烧洛口仓后,王世充突袭窦建德的襄国郡和魏郡洹水北岸等县以为报复,窦建德自然不肯吃亏,也集结重兵反击王世充,双方简直势同水火。

    所以,选择先攻打王世充不失为上策,而且到目前为止,在这些势力中,除了江南萧铣外,就属王世充对李唐敌意最深。

    计议已定,李建成本想请命出征,他可不想一直被李世民压着,哪怕是亲兄弟,涉及到储位,也由不得他不提防。

    但最终,李建成被太子中允王珪劝住,并向李渊举荐李世民。

    本来李渊也是属意李世民,他深知,在军事方面来说,还是次子更为出色。

    至于两个儿子之间的关系,李渊也是心知肚明。

    但他没想到,关键时刻长子能有如此心胸,能顾全大局。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下一章,请退出

返回目录

若图片章节不正常,请点击报错后刷新页面(支持最新25章报错)

若章节正常,请不要点击报错,否则会造成网站打不开

来源4:88dush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