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繁体版
关灯
护眼
第一百二十八章 设立乡署
加入书架 返回目录 查看书架
    年底之前,萧正召集杨文昌等人开会,现在境内趋于稳定,政事也该梳理一番使之细化、正规化。

    此次会议,萧正很重视,他知道自己没有从政经验,不敢轻易拍板,因此,不但请来了刘炫,还请来了李同甫、林有德两位村正。

    众人落座后,萧正把自己做的规划分发下去。

    刘炫刚看了一眼就眉头一皱。

    萧正急忙问道:“师父,怎么了?”

    “这乡署是什么,你想出来的?”刘炫问道。

    萧正有点不好意思,挠了挠头,“师父,您先往下看,有什么问题咱们看完再商议,可好?”

    杨文昌咧了咧嘴,这上面新词不少,于是说道:“这样吧,劳烦寨主给大伙儿讲讲,也能听的更明白些。”

    “好,那我就说说,众位有疑惑的地方可以随时打断我。”

    “目前,朝廷以五百户为乡{注},设置乡正一人,理民间诉讼。”

    “我的意思是,把乡作为一级行政区划单位,设乡正一名,乡佐两名,下面有仓曹、士曹、农曹、商曹和户曹,每位曹官有两名助手。”

    “单独设立税务所,设所长一名,副所长一名,根据各地人口数量另有税务员、税警十五名左右,以后,农税、商税所有税收都由税务所来完成,收完之后两成交到地方乡政府,八成交到新柳寨。”

    “在各地乡署设立巡捕房,巡捕房设捕头一名,巡捕若干,这个也要根据各地人口来安排,巡捕房负责缉盗和平时的治安工作。”

    “但是,巡捕房只负责抓捕和初审,审判工作则交给新设立的法庭,法庭设立庭长兼审判长一名,副审判长两名,审判员、法警若干。”

    “各地最高行政长官为乡正,税务所、巡捕房、法庭受地方和上级的双重领导。”

    萧正介绍完之后,杨文昌问道:“农耕之事单独设立农曹倒好理解,可为何要单独设立税务所呢?那各地乡署留的两成不够用怎么办?”

    萧正解释道:“不够的话可以申请,举个例子,蒋峪镇要修一座桥,可是钱不够,那就可以提交申请,在哪造桥?为何要造桥?何时施工?工期多久?预算多少?这些都要在申请中详细说明,上面批准之后,再按照其预算来拨款。”

    杨文昌陷入沉思。

    柴咏问道:“这缉捕和审判还请寨主详细解释一下,属下颇为不解。”

    “还是举例说吧,张三发现李四偷了他的牛,便可以到巡捕房报官,巡捕房接到报案后,负责捉拿李四,捉住之后,巡捕房便可以审讯和搜集证据,这些工作完成之后,巡捕房就要把原告张三、被告李四和本案的相关供词、证据交到法庭。”

    “法庭经过查实,没有发现漏洞,则依法判决。如果发现证据不足则有权拒绝宣判,如果发现李四还有被屈打成招的嫌疑,法庭有权冻结此案,上报刑部。”

    柴咏赞同道:“缉捕和审判区分开来,如此冤假错案将会少了许多,寨主真是大才,属下万分佩服!”

    “哪里当得大才,不过是一点粗陋浅见!”萧正继续说道,“乡署、税务所、巡捕房、法庭,包括学堂的先生,都属于公务人员,统一发放薪水,不再有官吏之分。”

    “那么以后呢,县令的幕僚呢,也是如此?”许仲林问道。

    “对,县令不必自己花钱养幕僚什么的,所有从政人员都由户部统一发放薪水。”

    杨文昌抚髯大笑,“你们师徒倒是不谋而合。”

    萧正不解其意。

    杨文昌道:“流外官始给廪食,便是你师父的建议。”

    “哦?”萧正大感意外,“师父,原来您早就想到了,弟子佩服。”

    “流外官也是为朝廷做事,给予廪食理所应当,如此也便于朝廷管理。”刘炫道。

    “师父所言甚是,弟子深以为然。”

    众人又对萧正做的规划进行了讨论,大的框架没有变动,对细节部分做了补充和修改,又对各地乡署辖地做了详细的划分。

    刘炫等人对萧正的才华惊叹不已,怀疑是不是真的有人生而知之?这些举措甚至比朝廷的还要开明合理,怎不让人惊诧?

    而萧正的意思也很简单,趁着现在地盘小,人也少,为以后正式确立各种制度做一些尝试,也能培养些政务人才。

    第二天,众人又对乡正等人的薪俸进行了详细的讨论,根据新柳军的实际情况和目前的社会生活水平确定了发放标准。

    乡正年俸为粟米300石,乡佐为240石,曹官和税务所所长、巡捕房捕头、法庭庭长兼审判长为180石,曹官副手、税务所副所长、副审判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下一章,请退出

返回目录

若图片章节不正常,请点击报错后刷新页面(支持最新25章报错)

若章节正常,请不要点击报错,否则会造成网站打不开

来源4:88dushu